新笔趣阁>穿越重生>穿越而来的曙光>第二百七十二章 兔子

肉类短缺一直来说都是元老院无法规避的严重问题,虽然说现在元老院养殖业中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猪牛羊等牲畜以及大量的鸡鸭鹅,可是真的要是摊开来给东方港的归化民和元老敞开吃,估计也就是一个月左右都要吃得精打光。现如今各部门的公共食堂里虽然已经能够见到有肉上餐台,但是打菜的时候肉是要单独掏钱的,因为肉实在是太难到手了,如果用餐票敞开供应的话保证几分钟就能把肉菜给直接清盘。

虽然说元老院的食品供应里鱼一直都是敞开供应的,但是鱼和肉的区别还是相当大的,肉类对于蛋白质的补充远比鱼要更多和更有效,此外作为炒菜的需要,动物脂肪总是要比植物油受欢迎得多。即便是此刻农委会已经开始向本地农村开始提供各种养殖辅助,每个村寨居民可以以家为单位向农委会申请五只鸡、鸭、鹅作为种禽,一年之内能够提供一百只蛋者,就算作是偿还了种禽的贷款,如果一年内完成了三百个蛋的产量,那么第二年开始就能够向农委会申请两只猪或者两头羊或是一头羊作为种畜。种畜的偿还方式比较灵活,只要当年能够向元老院农委会提供五头仔猪或者五头小羊或是一头小牛,也可以完成种畜贷款,此外牛奶和羊奶也可以用来偿还。现如今农委会养殖场里许多种禽和种畜已经被“放贷”了出去,不少村寨甚至于想要掏钱向农委会购买种畜种禽,因为元老院提供的种畜种禽无论是在个头、长肉速度以及产蛋产奶量上都甩了本地土著禽畜几条街,不过因为农委会现在自己也缺乏种禽种畜,因此暂时并没有敞开提供。

在这些肉蛋奶提供者们成规模提供产出之前,东方港的肉类短缺恐怕还是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经过农委会的元老们讨论和实验之后,决定向大自然伸手,兔子便进入了农委会的视线之中。话说在元老院的诸位元老们穿越之前,就曾经多次从各种穿越之中看到有关用兔子解决肉类短缺问题的桥段,但是这种事情真的摊到自己面前来,还是不得不考量一番的。

和其他能够养殖的动物相比,兔子可不是那种容易控制的。绝大多数元老们对于旧世界澳大利亚最邪恶的形象——兔子还记忆犹新,澳大利亚原本是没有兔子的,现在在澳大利亚能够看到的兔子绝对不是土生土长的土著,是标准的舶来品,十八世纪末期兔子被殖民者带到了澳大利亚圈养作为食用的“原料”来饲育,几乎没有流落到外面,即便是那时候澳大利亚野外也没有野生种群。兔子成为噩梦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一位叫做托马斯奥斯丁的英格兰牧场主将他从欧洲带来的二十四只兔子与五只野兔放到了他自己在澳大利亚的领地上。当然,这人自然不是跟后世中国人学的那些某些莫名其妙的放生,他是准备给自己在第二年与朋友们在这里打猎准备猎物而已。

不过问题就是在这里,生态平衡在澳大利亚发生了严重的倾斜,澳大利亚没有鹰、狼与狐狸这些以兔子为食的动物存在,缺乏天敌的兔子们生活在气候宜人遍地是可口青草的澳大利亚,简直就是突然掉进了天堂。更让它们觉得惬意的是这里没有天敌的存在,四周都没有能够威胁到自己的敌人,土壤松软非常适合打洞做窝,于是便在澳大利亚过上了快乐的生活——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生生生。这些无拘无束的兔子从农场主奥斯丁的土地附近星火燎原一般地向着四周进行扩张,到了一九零七年兔子终于攻陷全部澳大利亚,到一九二六年时全澳大利亚的兔子数量已经增长到了一百亿只。

兔子数量扩张造成的损失无可估量,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澳大利亚美丽大草原上,兔子们贪婪地啃吃着各类青草,十只兔子就能吃掉相当于一只羊所吃的牧草。同时,它们还会肆无忌惮地啃食各种灌木和树皮。在干旱的季节,它们甚至爬到树枝上吃较嫩的树叶,打洞啃吃树根,使成片的灌木丛和树林变得一片枯萎。据估计,在澳大利亚较为干旱的地区,每公顷土地上只要有四只兔子,就能使这片土地上的各种植物失去再生能力。由此造成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澳洲大陆大部地区的水土保持能力急剧下降,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现象日益严重,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物种的灭绝更是令人痛心。当地土生土长的小袋鼠、袋狸等,被兔子逼得走投无路。强大的兔子们作为不可阻挡的侵略者,不但占据了这些土生动物的洞穴,还将它们的食物一抢而光,使得那些性情较温和的有袋类动物只好忍饥挨饿。就这样过了几十年后,澳大利亚一种最古老、最小巧的袋鼠——鼠袋鼠最终竟落得个灭绝的下场。据统计,主要由于兔子的原因,澳大利亚灭绝或近乎灭绝的原生动物就有几十种之多。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也无可避免地蒙受了巨大损失。当从牧草的消耗量来看,一百亿只兔子所吃的牧草就相当于十亿只羊的放养量。这对于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澳大利亚来说,所蒙受的经济损失实在难以估量。另外,由于兔子天生善于打洞,它们在土质疏松的牧场和农场下挖的洞穴深达一点五米,不但牛羊常会陷入洞中,更严重的是,农田下大量的洞穴会使得农业机械无法开展作业。甚至早在一八八一年,澳大利亚的一些农场就因此而被迫放弃,农场主们为之黯然神伤。

为了抑制兔子的扩散和繁殖,澳大利亚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二章 兔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