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四百六十六章 抗战 抗苏还是抗日(二)

第四百六十六章抗战抗苏还是抗日(二

箫国栋接着说道:“同时,在苏联境内的伪政fu也向国际社会发表声明称,包括唐努乌梁海共和国在内的苏方要求的土地,从来就没有在古共和国管辖之下,那里一向是被满清反动政fu侵占殖民的一个独立国家,古流亡政fu完全支持苏联收回被占领土的正当要求。并请求苏军进入北古人民解除中华民国对北的殖民统治。”

“讹诈,这纯粹是讹诈。这是老mao子在制造战争借口。”张亚飞恨恨地说。

宋哲武平静地摆摆手,止住情绪ji愤的张亚飞,又看了看同样情绪ji动其他几名部下,点点头示意箫国栋继续。

箫国栋回身从一个参谋手中接过一份电报,说道:“这是南京蒋委员长来电。”

“中原大战刚刚结束,国计民生亟需恢复,然江西朱mao共匪已然坐大,祸及湘鄂赣数省,如不迅速加以剿灭,必成党国心腹大患。。。。。。国府暂无力北顾,北方局面还需文戈吾弟勉力维持。。。。。。”

“还表示,他以指示外jiao部,积极联络欧美诸列强,以期通过国联向苏联施加压力,制止苏联对我北积极备战严防苏军入侵的同时,一切应谨慎从事。”

“还有,为防苏军不顾国际公理悍然入侵,他以命令十七路军所属孙蔚如十七师、晋绥军所属傅作义三十五军,暂受北方边防长官公署节制,入备战,以防不测;命令南京兵工总署协调各兵工厂和东北军,积极筹措弹yao武器,以备北大战之需。”

箫国栋举起电报扬了扬说:“蒋委员长这份电报的意思,想必大家已经听明白了,那就是中央政fu现在无力在北积极抵抗苏军入侵,要我们不要扩大战争。一旦打起来,那是需要我们第四路军独立支撑北局面的,中央政fu给予的支持会很有限。”

对于这样的结果,宋哲武还是有思想准备的。

孙蔚如的十七师如愿以偿入北,是杨虎城电请蒋介石的结果。

果然不出杨虎城所料,蒋介石不但立即批准了杨虎城的请求,还拨款30万大洋做开拔费,以北军情紧急为由,要孙蔚如的十七师立即离开甘肃北上,明显就是一副送点钱打发走人了事的架势。至于傅作义部暂归宋哲武辖制,这则是宋哲武受杨虎城的启示,亲自向蒋介石请求的。

宋哲武可是知道,傅作义是最终脱离晋绥军,离开了阎锡山的。

傅作义离开阎锡山,其原因主要是阎锡山对傅作义并不信任,尤其是涿州一战让傅作义名震天下,更让阎锡山忌惮,阎锡山从不愿部下为名凸显,以至于让自己的“光芒”在晋绥军中有些许暗淡。

此外,阎锡山生xing多疑,狡诈谨慎,对手下人防范很严,稍有异动,阎锡山都会痛下杀手。阎锡山在别的事情上或许悠游寡断,可在这方面从来就没有犹豫过,更没有手软过。

比如后来暗杀李生达。还有在傅作义不听劝、阻擅自行事,参加长城抗战,取得百灵庙大捷后,不惜yu毒死傅作义以稳住三十五军。好在yin错阳差之下,杨效欧做了傅作义的替死鬼,让傅作义从此彻底和阎锡山离心,投向了南京。

如果就此把傅作义先拉入北,增加傅作义对第四路军的归属感,在以后傅作义离开阎锡山时,他就有可能把傅作义这个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的帅才招揽到手下。有了傅作义,对于兵强马壮的宋哲武来说,那可是如虎添翼。

同时,宋哲武为了以后能把河北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还想着要借此机会把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也一同调走,免得出现以后宋哲元在河北抗战之初,几乎全无准备,间接助长了关东军挑起卢沟桥事变。

不过,宋哲武并不是仅仅向南京点名要傅作义部,还同时希望李生达72师、杨效欧66师也一同入。此外,还点名要晋绥军整编后没有部队,现在南京中央陆军大学高级将官班学习的李服膺、现任运城警备司令的郭宗汾。

要李生达、杨效欧、李服膺、郭宗汾几人,是因为宋哲武现在亟需高级将领,这几个人除了军事才能出se,更主要的是他们最后或死于阎锡山之手,或离阎锡山而去,都不是阎锡山的绝对心腹,都有可能为自己所用。

因此,宋哲武以太原行署部队北援后,恐晋绥军和二十九军会有非分之想,不利于北方稳定为由,请调晋绥军傅作义、李生达、杨效欧部和李服膺、郭宗汾,以及二十九军支援北作战。

不知为什么,蒋介石在和徐永昌电报商议后,只同意了傅作义部支援北,却对晋绥军其他几人和二十九军一事不作任何表示。

宋哲武虽不知两人商谈的详情,可是大致也能想到这是阎锡山在作梗。不过,既然傅作义可以入北,他已经基本达到了目的,对于晋绥军其他几人和二十九军一事只好先放一放再说了。

对于蒋介石的电报内容,众人都气愤难平。

伍进气得一拍桌子,怒声说:“简直是岂有此理,老en来了,还要我们谨慎从事不想着如何把老mao子赶出去,到想要我们忍辱偷生,真不知道蒋介石这个国民政fu的领袖是怎么当的?”

作战室里的这些高级将领,庞炳勋来得最晚,虽然他能感受得到第四路军对蒋介石并没什么过多的敬意,可是当着宋哲武的面直呼蒋介石的尊讳,还是有些让他吃惊。再看看除了宋哲武和箫国栋,其他人也都是满脸怒意,一副忿忿不平的样子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六章 抗战 抗苏还是抗日(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