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示意他们回去队列,招呼黄飞鸿过来,对着下面一千多人大声的喊道:“黄师傅大家都打交道两年了,他的为人你们也清楚,以后照往常一样练军,有什么紧要事情就向黄师傅请教,解散。”
校场里一千多人没有因为刘永福喊解散而像往常一般各自散去,依然笔挺的站在越下越大的雨水中。
没再理会他们,刘永福领着黄飞鸿和沈狱走回大营,随从根叔已经把一应行囊收拾好,行李不多,总共就两大包衣物,瞧情形,根叔拉着两匹瘦马在大营门口等候多时了。
回营时,沈狱问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刘大人,如果他们不依你,真自抹么?”
刘永福笑了笑,说:“有结果就成,至于过程那还重要么?”
“额哦……”
将军大营,刘永福拿出一包银子递给黄飞鸿:“这是近些年来存下来的银子,不多才三百两,以后我的那帮犊子就劳烦了。
黄飞没接银子,养一千人花的钱不是几百两能解决的,这个老大难题他暂时按下不想。
刘永福没理会黄飞鸿,直接把银两抛给沈狱,接着从衣袖抽出一把纸扇,然后郑重的交给黄飞鸿,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去,一切都在不言中。
黄飞鸿望着将走出大营的刘永福,“唰”一下打开折扇,只见扇子抬头用楷体写着“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下面的行文用蝇头小楷写着近百年来签的不平等条约。
黄飞鸿走上两步,停了下来,深深三鞠躬,“永福兄一路顺风,万望保重。”
沈狱知道刘永福此去回来的可能性已经为零,记得后来刘永福去的是台湾。不过沈狱还是打心底钦佩刘永福,学着黄飞鸿走上前,也深深的鞠三个躬。“刘将军,离别纵有重逢时,他日江湖再见。”
刘永福没有转身回礼,走得很潇洒,唯一动作只是高举一只手轻轻摇了几摇,算是道别了吧。
离开大营,刘永福和根叔两人拉着瘦马路过校场,已然站了许久的千人队伍顿时有人大声的喊号:“为将军辞行,行礼。”
“砰,砰,砰……”为数不多的洋枪响彻整个校场天空,枪声停下,紧接着是重复的口号。“静候将军归来,静候将军归来……”
刘永福撇了眼校场的士兵们,翻身骑上瘦马,马鞭狠狠鞭挞了几下瘦马,疾走而去,背影依然挺直,但让人感觉却是那样萧瑟落寞。
刘永福走了,但沈狱他们此行还有别的事情,已经耽误不少时间。沈狱提醒黄飞鸿得赶紧去找张之洞才行,天色渐渐暗下来,拖的越久变故越多,监牢里面可是黑幕重重呐。
黄飞鸿和几个军官交待了几句,和沈狱匆忙离开黑旗军营地。
※※※※※※
张之洞在整个大清有很大的名气,当然和北洋的李鸿章是无法比拟,不过在两广一带他的威名甚至连李鸿章都要避让三分。
张之洞,字孝达,号壸公又自号抱冰居士,14岁入学,16岁中举。幼年禀赋聪慧,13岁以前,已学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兼习史学、文字学及经济之学,又自学《孙子兵法》、《六韬》等兵学名著。14岁回原籍南皮应县试,中第一名秀才,入县学,两年后,又以顺天府乡试第一名中举,光绪五年间,补国子监司业,补授詹事府左春坊中允,转司经局洗马。
路上,黄飞鸿给沈狱介绍张之洞的传奇人生,沈狱如学生一般点头回答一律称是,似乎黄飞鸿对张之洞很是推崇备至。
这个时间,张之洞应该不在衙门了,直接去总督府邸,能不能成事还得靠手中书信,黄飞鸿是信心满满,沈狱却不抱太大希望。不说抓宝芝林的是广州将军,即便其他的统领军门,把官做到张之洞这般,会为了一点小事得罪其他同僚么?答案已经不言自明,官官相卫啊,这种陋习在华夏的什么年代都未有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