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诡影>特战写作素材专辑(一)基础篇
p>

入东南亚国情与多次武装冲突之情况分析与评估,其中漏失之处多所难免,尚

望各界先进不吝指正。

发展

如前所言,战争的形态随着科技与武器的进步而有所转变,本系列讲座所介绍者

乃指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以後,配合现代武器与装备所发展之特

种战术,而由於战争形态、武器、装备、观念与现实环境下等种种因素考量。

在1937以前所谓之特种作战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关於现代战争形态下之特种作战倒底源自何起,众说纷云,美国方面认为水下爆

破大队(udt)算得上是特战的始姐,但英国人认为他们的特种空勤队(sas)

与特种小艇队(sbs)才够资格算是鼻祖,法国人则坚持德国占领期间,法国

地下游击队的表现对特自称为滥殇,俄国人则说哈萨克骑

兵队的表现更是当之无愧,更有历史学者认为,德国u艇的成员才算得上是

、日本的神风特攻队更是将特战精神发到极致......各家说法莫衷一是,笔

者个人则认为德国的伞兵部队完全符合ops的叁种要求:高度训练、处理特

殊情况的独立、常态组织结构,可以视之为早期特战部队的代表。而在1939

年9月17号入侵波兰行动中,受过高度训练的德国伞兵第七师,从天而降

、配合着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与四号战车的陆空立体攻击,德国伞兵依事

先分配的任务区,带着各种特别的装备,建立空桥堡、占领交通枢纽与指挥管

制中心,有效且快速的中断、瓦解波兰部队的反抗,成功的完成了人类军事史

上不可思议的成就,其中成功之处在於德国参谋本部周密事前规划,与伞兵部

队扎实的训练,以及针对此次作战所设计的各式特种装备——例如改良自第一

次大战期间用於在铁丝蛇笼中炸出一条通道的炸药条而成的爆破包、可折叠组

合的梯子、可空投的机动车辆与支援火力等等特种装备——最重要的是在行动

开始前,德国人己经就这次入侵波兰行动中伞兵部队所须占领的目标建??物、

地形、可能遭遇情形等种种情况进行了完整的沙盘推演与实兵演练,并完全就

实际作战中可能的突发情况作种种剧本外的演出,也因此,在实际的行动中。

德国伞兵的伤亡率低得难以置信。但就笔者个人以为,指挥权下放、移转与成员

接替专长训练的观念才确实的阐扬了特种作战的要义:独立、机动、可变性高

、人员精简且具备多项专长、能以最少人力与代价获致最大成就。

可惜的是,由於轴心国的战败,德国被切为东西德,德国参谋本部与部队不复存

在,相关的所有战术、装备、观念亦随之停顿,而大战後各国疯狂的复员与大

众普遍反战的心态,维持一支昂贵的特战部队似乎不怎麽划算,特种作战的发

展也停滞了一段时间,但冷战时期的到来,在共产主义的扩张与自由世界的围

堵政策相冲突情况下,全球各地纷争不断,战事连连,但战後的复员与发展经

济的导向,一时之间要足够的部队、人员、装备来应付这些冲突实有捉襟见肘

之窘境,而编制小、机动性高、人员运作灵活与高战力的特战单位成了最佳的

选择,各国开始有系统的发展各自的特战部队,这些单位也许是延续大战期间

所累积的经验而加扩展的原有单位——美军的udt、airborn、mari;英军

的sas、sbs、沙漠之鼠、库尔喀部队;法国殖民地部队(外籍兵团的前身)

等等——,也有因应新的情势而成立的新单位、以及各种半常态的临时性编组

,但在此阶段,各国、各单位间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特战呈现多头马车

的单线发展。到了1970年代,国际恐怖主义兴起,跨国性的劫机、绑架与汽

车炸弹恐怖行动,逼使各国之间开始联手打击恐怖行动,军/警也开始进行装

备、技术与观念的交流,特战的发展开始呈现连线发展的模式,随着时间迈入

了1980年代,电脑、通讯与交通装备的普及化,全球快速部署部队的观念也

随着各美军驻扎地所在国位置的不同而有了不一样的模组,地球村时代也代表

了全球作战可能性的到来,特战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此时特战的发展己经是

全球性的发展了,1944年的udt(水下爆破大队——underer

de——成立於1942年,并於同年11月20的诺曼地

登陆战中扬名立万,於1962年开始改组为现今的海豹特遣队)成员也许只

是一个身强力壮,具备一般战斗技能、懂爆破的潜水夫,但今天的seal队员

不但是一个叁栖作战的高手,精通各种渗透、侦察技巧,同时也是一个野外求

生、丛林、极地、沙漠与城镇地区的战术专家,对於反劫机、人质救援、炸弹

/诡雷侦测/布放等反恐怖战斗技更是精练娴熟,他必需了解战场序列、无线

电通信程序、密码、敌我情势与各种作战情报,以及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gps)、卫星通讯器材、雷射测距/标定器与各种高科技装备的操作,还有在

各种不同的环境下所应对的不同作战形态等各种判断与


状态提示:特战写作素材专辑(一)基础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