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十八年二月末,皇上下了一道旨意,引得满朝哗然。/皇上指派皇圣孙下西洋宣扬大赵国威,并促进大赵和西洋诸国的交流。
无数反对的奏折像雪片一样堆积在皇帝的御案上,同时赞同的奏折也堆满了御案的另一头。
永安帝看着跪在下面的孙子,心中百感交集,想起了在他决定下旨册封顾承志为皇圣孙的前一夜,那一夜永安帝跟皇后谈了一夜。
永安帝之所以会册立顾承志为皇圣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结束太子和汉王两人长达十几年的争斗。太子年少有为,刚册立为太子的那几年意气风发,跟汉王两兄弟也是手足情深,两人同为永安帝左膀右臂。谁知一场病夺取了太子的健康,且一直无法根除。多年的卧病在床,摧垮了太子的身体,也摧垮了太子的品性。汉王也在朝臣的挑唆下,越来越不安分,可汉王虽骁勇善战却不善朝事,并不适合承继大统。幸好太子虽不如以前能干,却也没犯下大的过错,废太子是不可能的。永安帝一直希望能册立为皇圣孙,可惜太子长子燕郡王名分虽有,却能力不足,性子虽宽和却耳根子软,实在不是继承帝位的好人选。好在顾承志年年长大,越来越合永安帝的心意,顾承志性子宽和仁厚却不偏听偏信,对父兄孝顺有情义,与政事上也颇有见地,正是未来继承大统的好人选。
顾承志虽不是嫡长却是嫡贤,永安帝思量再三终是决定立顾承志为皇圣孙。原想着只要燕郡王做个闲散王爷或者贤王都可以,顾承志兄弟便不会像太子兄弟一样,只没想到这还不到一年,燕郡王就被人挑唆了。
顾承志一脸坚决地跪在地上,他心里也很不好受,当邱先生告诉他杜家嗣子的事背后之人有燕郡王的影子,他便果断地下令停止调查,那是他的大哥,他们兄弟不能步太子和汉王的后尘。这次离京是顾承志主动向皇帝请旨的,他需要到京城之外去看看,看看大赵看看大赵的子民,他要成长,成长到可以把整个大赵握在手里,成长到别人不敢有异心。所以顾承志选择暂离京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天子亦然,只呆在京城便只能坐井观天。永安帝看着顾承志问道,“你真地决定了?离开京城,可能会有许多困难,也可能有杀身之祸。。。”
“回皇爷爷,孙儿决心已定。想当年皇曾爷爷和皇爷爷在马背上打下了大赵的天下,父亲也曾随皇爷爷领兵上战场,到了孙儿这一辈,生于安乐,离开京城的次数一只手便能数清。孙儿几次离京看到京城外的景象,才真正发觉天大地大,只安于京城一隅彷如坐井观天,孙儿不能像皇爷爷一样征战沙场,却也想能到外面走走,看看这天下,看看大赵的百姓,体会百姓过得日子。”顾承志坚定地回道。
“。。。好,既然你下了决定,皇爷爷支持你!不过离京在外,诸事不便,你的安全要放在第一位。你要体验百姓生活,就去南挝做个县令试试吧,那里离南平侯现在住的地方不远,若有急事,可向南平侯求助。”
顾承志要下西洋的消息,让圣孙府炸开了锅,有人想跟着去开眼界,有人怕坐船怕丢性命。袁橙衣连着罚了几个人,众人才安分了点。顾承志把随行人员名单精简了再精简,除了侍卫最终只定了十来个人随行。
深夜,袁橙衣熬了汤水带着人来到排云殿,顾承志正在灯烛下皱着眉写奏章,旁边的太监宫女看到袁橙衣正准备行礼,袁橙衣一摆手阻止了他们。
袁橙衣从身后的宫女手里接过食盒,轻手放在旁边的桌上,这才转过头来,拿剪子修了下烛火。
顾承志这才抬头看到袁橙衣,温柔地一笑,放下手中的笔扶上了袁橙衣的手道,“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更深露重地,伤了身子怎么办?快来坐下。”
“我身子好着呢,你别一惊一乍地。我熬了汤水,你这几天连着熬夜,才真要注意身子,皇后娘娘常教诲我说,不要仗着年少就不注意身体,等将来老了要吃后果的。”袁橙衣说着亲手盛了一碗汤递给顾承志。
顾承志接过汤碗放在了桌上,转头也未袁橙衣舀了一碗递给她,这才拿起自己那碗开吃。两人分食了一罐汤水,让宫女收拾了桌子,这才坐在一旁说话。
袁橙衣看了一眼旁边案子上的折子,说道,“这次随行的人员已经订好了?”
慧馨见袁橙衣和顾承志要谈正事了,便向其他人使了眼色,女官和宫女们纷纷退了出去,慧馨最后一个出屋,顺手把门关上了。大约是因着以前在静园的情谊,袁橙衣平日里对慧馨比其他女官更加体面,僖未殿里的女官和宫女隐隐有唯慧馨马首是瞻的态度。
慧馨抬头看看天上的明月,这次出行不知有没有她的份儿,她是很想出去走走地,****呆在这深宅大院里,人都要腐烂了。
屋里头,顾承志和袁橙衣的谈话还在继续。
“贴身的侍卫只带八个,其他人他们会同行却不随行,有事发信号召唤。随身侍奉的我选了十几个,原本只想带几个人就好,但又怕去了那边人手不够,做起事来不方便,想来想去还是这十几个人合适。”顾承志把随行人员名单拿过来给袁橙衣看。
袁橙衣看了看名单点点头道,“这几个都是府里头稳重能干地,你带着他们正好。。。内院这边我也想过了,我觉得你带着吴良娣一起去吧。”
“这。。。我没打算带内院的人去,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