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过程中,这种交流越多,大宋人的优越感便越足,许许多多的辽人开始了逃离大辽,前往南宋的举动。
尤其是幽云十六州的汉人,听说宋辽两国正在谈判,很快这里就属于大宋了,百姓们尽管有些辽化,可是很多人还是记得自己是汉人,燕京很多的百姓哭着喊着朝南磕头。
杨广听说了此事之后,心中突然觉得沉甸甸的,百姓何辜?
他下旨,让张商英为首的谈判团加快进度,当然,还要传旨给前线的将士们,表现的更加的英勇一些,很快地,咱们就能收回祖宗基业了。
张商英是宰相,具体可不负责谈判事宜,不过既然皇帝发话了,他自然是要去关心一二的。
论嘴皮子功夫,还是翰林院的老先生们比较利索,当然了,还有各位御史言官们,他们玩儿的就是嘴上功夫。
能做御史言官的,大部分性子耿直,嘴皮子利索,谈判时常地会因为辽人的沉默而陷入僵局。
辽人自然也不是傻子,若是这燕云十六州还回去了,大宋撤军了可怎么好?
从国内传递来的消息便是,现如今抗击金兵的主力已经从辽军变成了宋兵,所以他们也只能继续地拖延下去。
不过这一星半点儿的好处还是要给的。所以,燕京给为了第一个收回来的城市。
这也算是一个极大的进展了,是个阶段性的胜利了。
杨广举行了盛大的宫宴,不仅褒奖了前线努力奋战的将士们,自然也少不了耍嘴皮子功夫的谈判团,果然,人人满意。
能掺和进来的基本上都掺和进来了,一时之间,官家堪比尧舜,虽然这话天天听着也腻歪,不过文人耍嘴皮子功夫,他能将你夸成一朵花儿,谁不稀罕听别人夸啊?
至少杨广觉得自己挺俗,他听着这些人夸自己,心情挺好的。
大宴群臣之后,谈判团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对着辽人步步紧逼,一个燕京怎么够呢?
他们的胃口变的更大了,有什么样的君主,自然就有什么样的臣子,呃,皇帝的性子决定了国家的属性。
这种事情想想还是挺无奈的,遇上庸主,自然就国破家亡了,若是得遇明主,自然是振兴山河。
好在大宋历朝历代先祖保佑,官家是个圣明的,朝臣们的腹黑程度一点儿也不能小看。
杨广听着使团们传递来的消息,笑的很开心。
历朝历代从来就不缺乏有性子的朝臣,越是开明的君王,包容性便越强,这也是考核一个君王是否贤明的标准了。
杨广觉得自己完全担当的起开明这个评价(不要脸的自夸)。
经过一阵子的谈判,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回归了大宋的怀抱。
太行山以南的几个行省都回到了大宋,好歹地从现在开始,大宋有了天然的屏障了,这才是最让人高兴的。
至于这些地方要如何治理,聚居生活在此的契丹人该如何处置,这些都是问题,不过也都不是问题。
关于收回的这七个行省该如何治理,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大家吵成了一锅粥,人人都带着一种亢奋之情,杨广虽然也能理解,不过总归这种事情不能是脑袋一热就能决定的事情,所以还是派个使团去实地考察一番再说吧。
官家果然是老成持重之言,张商英很是欣慰,他都快七十的人了,还想着去北方亲自考察去,杨广可不敢让这位老人家劳动,若是死在了外面,还真是不吉的很。
所以,派上几个年轻力壮的就行了,也别太过劳动老人家了,张商英自然也知道自己只怕是没那个精力,表达了自己的忠心之后,再不多言,任由皇帝决定便是。
老人家的智慧啊,人生经验什么的,总能让他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杨广也佩服他,做人能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成精了。
不过大致上还是有决议的,契丹人若是想要迁出去,自然是不会拦着的,想要留下来,也不会赶走他们,一切随他们的吧。
现在的大辽基本上四处在征战,成为宋人还能得到庇护,普通的小老百姓谁会想着离开和平之所去经历流离失所啊?
所以除了一小部分的死忠份子之外,大部分人还是留在了这儿,他们生与死长于厮,这里就是家,如何能割舍呢?
至于其他,老百姓可不管那些,只要能活着,能吃饱肚子,什么都不重要。不过这大辽国还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到了现在,辽人看上去更像是来拖后腿来的,被逼成为主力军的大宋将士们心中骄傲的同时也有些不爽,幽云十六州即便是回到了大宋手上,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底盘,再说了,那本来就是咱们汉人的,现在回到了汉人手上,不是应该的吗?
显然,这些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得寸进尺,为了安抚宋廷,辽国也只能不断地割地,割地,割地。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杨广这也算是开疆拓土了。他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汴梁一天,日子过的散散漫漫的,最近的杨广大多数时候都是将手上的政务交到了儿子的手上。
至于他自己,总算是有时间来研究自己的爱好了,比如说蹴鞠,比如说书画,绘画啥的。
大宋皇家蹴鞠队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发光发热,收获了一大批的死忠粉,高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