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明末当皇帝>第415章:对蒙宣战

这次官场大清洗,持续时间相当长。一批接一批的官员落马、辞官,同时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又走马上任。

这些走马上任的官员,全部都是在汉皇党党校里经过培训的,明白汉皇党的核心利益是什么,行政大原则是什么。

这些官员到任地方,效果立即显现了出来。

首先是行政效率有了巨大的提升,新上任的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是会做事的,行政效率的提高也是必然的。其次是地方官场廉洁程度有了巨大的提升,一层一层压下去之后,贪污腐败的风气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加上这次大清洗中被提拔起来的官员很多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很明白基层贪腐的那一套。下面的行政人员想要蒙蔽上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另外一个就是官府武装力量的提升,每个州县都成立了武警部队,同时省级大员还能请求守备旅协助,更是有武警总队的武装力量支撑,官府强制性的政策执行能力大大增强。

同时各地陆续组建警察治安系统,地方乡镇逐渐结束了长达两百多年的高度自治模式。朝廷对地方政府的掌控力量增强了,地方政府对地方的掌控能力也大大增强。

地方行政系统的行政效率、廉洁程度都全面转好。

同时各种部门增加,对各个领域也实行了有效管理,对百姓的保障性福利也你有出台和执行。

新政省份的官方形象得到了重塑,获得了百姓的认可,不再如同以前那样,对官府抱有仇视的态度。

同时新政各省在天启十二年,彻底完成了粮食储备工作,每个州县都囤积了可以支撑三个月的粮食储备。

这些粮食储备工作,主要是大明粮油储备公司负责,属于商业机构负责地方粮食储备工作。

模式基本上就是真大明粮油储备公司向市场提供商品粮,同时在各地进行粮食储备,然后以储备仓库作为粮食中转。调入的新粮存入仓库,将两三个月前的粮食腾出来在市场上销售。

出多少入多少,从而保障地方粮食储备充足。

每个仓库的存粮每个季度清点一遍,哪个仓库的存粮少了就追究谁的责任,在常例的清查和惩处下,储备仓库的粮食是不可能被私人吞吃掉的。

地方战略储备仓库的粮食充足,这意味着大明新政各省即便碰上了什么天灾,也不可能饿死人。

同时也意味着大明与其他国家发生大规模战争,短期内是不需要担心粮食不够用的问题的。

储备了如此之多的粮食,和东北商品粮基地,以及南洋、中南半岛的商品粮输入有巨大的关系。

同时北方新政各省因为水利设施的修建,到天启十二年已经修建好了大部分重要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已经开始振兴。

这些粮食的储备,为大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让大明开始能够成功的度过圈地运动所产生的农业生产规模下降的问题。

天启十二年因为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农业生产确实在萎缩。很多农民离开了土地,进入城镇变成了工人你。从原本粮食能够自己生产,变成了还要购买商品粮。商品粮需求量在天启十二年快速上升,关内农业产出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工人,农业生产总量下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各州县粮食储备的增加,让朝廷有了调节农业生产和工业建设力度的缓冲时间。这依旧涉及到国家宏观调控的问题,过去明王朝是不会管这玩意的,但朱由校成立了新部门之后,大量过去不管的问题都成为了日常需要考虑和进行管理的。

很快秋收到来了,铁路干线已经修到了黑龙江,并且还是双轨的。东北地区的大豆、玉米在天启十二年秋季喜获丰收,而铁路的修通,则是喜上加喜。大量的商品粮开始以铁路运输的方式运入关内各省。

运输成本的降低,让向更北部的外东北等地区的移民拥有了基础条件。这意味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和各种原材料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运到关内或沿海港口,一些生产行动与商品市场因为铁路成功连接。

农民和农业公司种植出来的大豆,也因为铁路的出现卖上了更高的价格,实实在在的带去了利益。

东北地区通网沿海港口的铁路,也将在天启十三年开工建设,逐渐会形成一个四通络。

此时东北的开发程度还比较低,出了辽东开发比较好之外,吉林和黑龙江地区都差一些,外东北就基本上没什么开发了。

整个东北的人口,此时只刚刚突破一千万人,但地盘却比后世中国东北还要大,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如果要发展农村自然经济模式,倒是可以移民很多人过去。但是在商品化经济模式下,在没有铁路之前,很多地方是没有开发价值的。

如今有了铁路,商品经济连接区域就扩大了,也就有了移民开发的价值。商品粮的生产规模在未来可以在东北地区迅速扩大,同时还可以继续向东北地区移民人口。

同时铁路已经修到了甘肃,明年就能修到西域。修往蒙古明统区的铁路也已经成功通车,对蒙古的作战准备基本上已经完成。

朱由校已经完全确定了亲征的决定,所以他现在需要在亲征之前稳定内部。在新政地区彻底完成中央集权就成为了重要的稳定手段。

军事集权在天启十二年已经完成,剩下的也就是政治集权了,将汉皇党变成唯一的执政党派,是亲征之前必


状态提示:第415章:对蒙宣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