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民国之铁血荣耀>第四十一章 国防军整编

等到孙烈臣的二十七师赶到山海关的时候,一切都平静了。自投罗网的吴俊升前有第八师和第七师挡路,后有第二师堵截。识相的自己放下了武器。现在杨宇霆考虑的已经不是出关作战,而是担心国防军打出关了。

只是杨寰宇并没有要出关的打算。在接到吴石的捷报之后,只是命令第二师驻防秦皇岛监视山海关,第七师和第八师则回师休整。特别是第八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奔袭七百多公里,打了一场攻城战和一场阻击战,全师伤亡超过四分之三,可谓伤筋动骨。

而感触最深的则是吴佩孚。杨寰宇用四个师的兵力,以少胜多,机动作战,各个击破,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硬是把直奉联军六个师加七个旅给打败了。虽然在装备和通讯指挥上有优势,但吴佩孚自思换成自己也未必能做到。吴佩孚那里能想到,杨寰宇前世前后在军校读了六年,本身又是特种部队主官。这种运动战,斩首行动都是熟门熟路。学到的,看到过的现代战争战例有岂是他能比拟的?

战斗结束了,接下去和奉系的谈判自有段祺瑞、徐树铮他们去*心。杨寰宇自己则带着吴佩孚随着第八师一起返回了张家口。

仗虽然打赢了,但在战斗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的不足。实际上,最后对奉军的战斗,赢得十分的侥幸。如果吴俊升不偷偷跑路,而是和二十八师顽强的再拖住第七师一天。缺少补给的第八师在孙烈臣的第二十七师赶到后,可能就难免要全军覆没。有鉴于此,杨寰宇觉得还是需要加快空军的建设,要是有空军助战,轰炸、空投补给、甚至训练两支空降部队,那么这次遇到的问题就不会再是问题。

在基地的资料库里,杨寰宇看得眼花,那么多种类的飞机,他即不能选的太惊世骇俗,又要考虑不能落后。最后,战斗机选了德国的亨克he37双翼战斗机和容克52型运输轰炸机。如果不怕吓着别人,他真想选美国的p51野马和b17空中堡垒。选定机型,杨寰宇把相关资料复制出来,交给了李卫季。让他去负责安排生产解决掩人耳目的问题。

段祺瑞和曹錕之间的谈判进行的还算顺利。做了俘虏的曹錕没想到段祺瑞依旧邀请他出任军事委员会的副委员长兼陆军部长,并把他的铁杆手下吴佩孚任命为国防军的副总司令。这在北洋系统一向的惯例来说,条件非常优厚。至少,曹錕如果赢了,他肯定不会这么对待段祺瑞和徐树铮。特别是按照军委会现在的模式来说,皖系也同样不复存在。这也让他心里感到了平衡。所以,对由总参谋部整编原来的直系部队也就没了多少抵触。

整个直系的部队和辖下的地方部队加起来有十六个师二十八个旅。皖系出去国防军的八个师外,也还有七个师加十四个旅。总共需要整编的部队多达二十三个师四十二个旅。

管辖的地方也扩大到闽、浙、淞沪、苏、皖、鲁、赣、湘、豫、鄂、陕、甘、察、直、绥、蒙、青、疆十八个省的广大区域。

杨寰宇和徐树铮、吴佩孚商议下来,决定把国防军序列扩编到四十五个师,裁撤掉所有旅的编制。除闽、赣、湘、鄂四省外的所有军官均重新培训考核,保定军校将开二个将官班,对师一级军官进行轮训。整个整编调整将费时十四个月。

与此同时,国防军空军也由秦国镛领衔正式组建,由秦国镛出任中将司令官。( 据人员和装备的到位情况再行确定。

就在杨寰宇这边为军队整编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广西的陆荣廷和广东的陈炯明又打了起来。广西的桂系以沈鸿英为总司令,以刘志陆、方声涛、吕公望分率左中右三路进攻驻扎在潮汕的陈炯明、许崇智的粤军。

双方大战的结果却是挑起战火的桂系军队节节败退。在惠州被粤军攻克后,陆荣廷宣布解散护法军政府,撤军回广西,并与北洋政府南北和谈。

但是提出和谈的陆荣廷在桂系军队接受总参谋部改编的条件上却不肯让步。作为一个靠军队起家的地方实力派,他非常清楚,一旦失去对军队的控制,对他意味着什么。

总参谋长徐树铮对粤桂之战的这个结果也非常不满。他的不满是在福建的李厚基阳奉阴违,私下和陈炯明、许崇智达成协议,在粤桂双方激战时,保证粤军的后路安全。让粤军可以放手攻击桂军。

和段祺瑞一样,徐树铮也念念不忘的想要一统华夏。这一点上,应该说是完全正确的。想要安心建设,发展工商业,没有一个和平的环境,肯定是不可能的。现在,随着军令的统一,华夏大部分地区的政令也在慢慢的统一起来。这次粤桂之战,明明是个可以大大打击孙文势力的大好时机,却被李厚基的偷偷放水,使得孙文势力得到巩固和扩大。

徐树铮想要趁这个时候出兵的想法,在杨寰宇这里遭到了反对。杨寰宇的想法也很简单。首先,在国防军的控制区,军队的整编还没有完成,战争的部署的准备也没做好。在赣、湘、闽、鄂四省,国防军完全处于防御,还不宜用兵。

其次,既然陆荣廷不同意接受军委会的整编,跟随着他的云南、贵州、四川的几个军阀也同样不接受军委会的改编。但是,短时间内,他们都不会和国防军作战,而孙文想要继续分裂国家,和政府对抗,他首选目标肯定就是这几个省的军阀。只有先把南方各省统一了,他才能有实力继续对抗。那就让他们


状态提示:第四十一章 国防军整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