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穿越1879>第142章 开始训政

果然如吴佩孚预料的那样,明治天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曹锟下榻的中国驻日司令部,寻求支持,希望能保住自己的皇位。【网首发】曹锟和吴佩孚在日本利用南北朝的“两个天皇”,搞乱了日本人的思想,又一把火烧毁了靖国神社,日本人民陷入了一片混乱,很多人无所适从,切腹自杀,以幸德秋水、安部矶雄、片山等人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更是泛滥成灾,跑到了北海道闹革命,李经述暗电曹锟对幸德秋水、安部矶雄、片山等革命分子大力协助。

暂时除去了日本人这一心头大患,李经述在国内的威望空前,国内的军工业在过去洋务运动三十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段祺瑞的坦克军团在日本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李经述意识到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他下了总统令,将中国的军械局升格为国防工业部,直接受总统管辖,研发中国的万吨级的军舰、新型坦克和飞艇。和俄国联手对付日本时,李经述得到了情报,俄军的战斗力其实不强,他于是开始考虑何时发动对俄战争,夺回被俄国占领的近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转眼到了1898年,那天阳光明晃晃的,总统府里的老槐树绿荫蔽日。午后,李经述有点困了,照例坐在总统办公室的黑皮躺椅上,眯着眼睛午睡,他有午睡的习惯,一般没重大的事情,他的秘书都不会打扰。

李经述刚眯上眼,他的秘书席慕兰敲门进来,温婉一笑,道:“大令,内阁总理盛宣怀来访,说有重要的事情求见。”

李经述睁开眼睛,有点疲惫,道:“这盛宣怀当了内阁总理,还是像以前一样行事谨慎呀,我早告诉过他,经济上的事情我不过问,他这次说什么重大的事了吗?”

席慕兰说:“没有,盛宣怀总理说要亲自跟你说,估计事情很重大。”

李经述点点头,道:“请他进来吧。”

席慕兰带着盛宣怀进了总统办公室,就退出了,李经述客气地请盛宣怀上座:“盛总理,你现在日理万机,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盛宣怀笑着说:“我每次来。除了汇报经济工作,就是给大总统添麻烦。”

李经述道:“我们就不用客套了,有什么事你就直接说吧。过去的天朝中国,就是一个积土飞扬、凋零残破的破庙,虽然紫禁城里倒是有几间琉璃屋瓦的金色大殿。但国家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乞丐。现在国家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你在东北三省和内蒙的垦殖区就解决了三百万人的就业问题,真是了不起呀。我听铁路总长詹天佑说,南满铁路的报告显示,东北每年的大豆产量达到200万吨,今年创纪录达到了600万吨。”

盛宣怀说,“那我还是照例先汇报这半年的经济工作。托大总统的洪福。这两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改良后效果不错,田地的产量比以前翻了一翻,中国今年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4000万吨。基本上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贵州、四川、新疆和中部各省的棉花也喜获丰收。这也有詹天佑的功劳呀,铁路一通,各种贸易就好说了。如果大总统在凉爽的九月乘新修成的京汉铁路从你的家乡河南出发,经过天津、山海关、沈阳这长达1600英里的铁路到哈尔滨,你可以看到沿线一望无际的红高粱,经常连绵二三百英里不中断。”

李经述点点头,道:“我有时间一定去看看。红高粱好呀,高粱杆不仅可以饲养牛马,在冬天还可以烧秸秆取暖做饭。‘粮食足,天下安’。这下我就放心了。原来我到过河南灾区,亲眼看到很多农民饿死,很揪心呀。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勤劳、最淳朴的百姓,他们吃不饱饭,家人被饿死,肯定是人祸,而不是天灾。农村的土地改革,还要加快步子,步子迈得大一些。如果工业经济的形势好,国债可以多发一些,早日把大地主的土地赎买过来,分给贫农。”

盛宣怀点点头,说:“农业是工业的基础,政府已经在努力推动土改了,中国的失地农民其实并不多,80的农民都是自耕农,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土地。现在一些国营企业的股份,也开始卖给地主,再过几年,就可以完成农村土地改革。按照大总统的指示,政府购买的土地都已经包产到户。”

这时80的中国农民都是自耕农,这跟李经述的想象不一样,李经述原本觉得晚清时期的中国农村应该到处是大土豪,农民处处受地主劣绅压迫才对,他大吃一惊,问盛宣怀:“你确定农村的农民八成都是自耕农?”

盛宣怀说,“中国农民往往勤劳俭朴,经过几代人的积蓄,往往会从祖上继承一些土地。得了钱,往往也喜欢买田地。在江苏、湖北等地,自耕农甚至占到了90以上。”

李经述点点头,看来“实践出真知”,自己这个总统,还应该多到实地去调研。

李经述问盛宣怀,“看起来农业没多大问题了。现在中国的工业怎么样?”

盛宣怀说:“中国的茶叶、丝绸、地毯、瓷器和漆器的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了,大量出口到美国、英国等国家。现在中国的矿业资源,也被国内外找矿专家认为是资源丰富,在世界上位列前矛,北满的金矿、热河的银矿、云南的铜矿、湖北的铁矿、湖南的锑矿、福建的磁铁矿藏量都很惊人。大总统的二舅子席家辉已经成立了中国矿业开发公司,购买国外公司的开矿设备和技术,开发这些矿产。”

李经述道:“这些矿产都


状态提示:第142章 开始训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