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穿越1879>第158章 歼灭俄军

根据张作霖传回的情报,沙俄政府陷入了新一轮的物资匮乏时期,乌里扬诺夫领导的工人革命极有可能再次发生,沙俄边境城市的粮食物资烧毁了八成以上,段祺瑞根据战前部署,空中轰炸辅以陆军推进,攻打赤塔、尼布楚、乌兰乌德这三个铁路重镇,要将斯拉夫人驱逐出这一地区。

中俄两军现在争夺的地方,在山脚下铁道的一侧,比较适合骑兵集结冲锋。俄军最近被段祺瑞的炮兵重轰,伤亡超过两万余人,不敢再与中国的军队正面交锋,远东陆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下令俄军坚守不出,段祺瑞也下令部队围住赤塔城,不急于进攻了,因为他知道,城里已经没粮了。

太阳还在地平线下,黎明前的阵地静悄悄的,很多中国士兵在睡觉。这时,大约五千余哥萨克骑兵和三万名俄军快速冲出山谷,一个个手拿锋利的战刀,沙俄三色国旗和双头鹰军旗,在咧咧晨风中飘扬,这是沙俄的赤塔城里唯一还有一点战斗力的部队。尤其是哥萨克骑兵,千百年来,哥萨克骑兵就是靠烧杀抢掠为生的,一直比较强悍。

赤塔的战区副总司令马拉费耶夫中将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上,举起锋利的马刀,朝身后的哥萨克骑兵和俄军喊道:“哥萨克的勇士们,俄罗斯的勇士们,杀光中国人,抢光他们!”

“乌拉……乌拉……”这一次,俄陆军和哥萨克骑兵们喊得有气无力,这些天他们抢了贫民的粮食,但依旧吃不饱。很多人已经饿得两眼昏花了,满眼都是小星星。他们拼着最后的力气,杀气腾腾地向中国步兵的营地冲去,仿佛前面的敌人都是待宰羔羊。等着他们去屠宰烹享。

中俄两军的距离不足1000多米。还没有什么异样,这个距离。对于骑着顿河战马的沙俄骑兵来说,眨眼就到。

就在这时,机枪营营长吴佩孚的声音响起:“重机枪,准备!”“轻机枪。准备!”

吴佩孚在中俄战争爆发后,就主动要求上前线战场,曹锟怕打败俄国人的功劳都让冯国璋给抢了,于是就让吴佩孚从日本回国了,担任了机枪营营长职务,虽然管的人只有六百人,但有马克沁重机枪一百多挺、“飞龙”轻机枪二百挺。

“飞龙”轻机枪的火力一点也不比重机枪差。是戴小侯带领中国的军械局的专家仿照德国的马克沁重机枪打造的,与德国马克沁重机枪一样,“飞龙”轻机枪用冷却水来为枪管降温,水冷套筒可以装4公升的冷却水。只要有足够的水和弹药。“飞龙”轻机枪就可以持续射击很长时间。为了保证长时间的连续火力,“飞龙”轻机枪采用的供弹具是标准的250金属弹链,理论射速可达450发/分钟,为了减少枪口焰对机枪手的影响,部分“飞龙”轻机枪采用的挡焰板,一些“飞龙”轻机枪还加装了盾。

“飞龙”轻机枪口径,全枪长,全枪重26kg,刚开始很多士兵对戴小侯设计的重达25kg的四脚架很不满,但在使用时,他们却发现,这个重枪架给予了枪身很好的稳定性。

有了这三百挺机枪,吴佩孚根本没把眼前的数万俄军放在眼里, 米、700米、600米、500米,到了机枪的射程范围之内,吴佩孚一回战旗,“射击!”

“噌噌噌噌噌噌噌噌……”三百挺机枪发出了怒吼,pēn_shè出一道道吓人的火舌,像倾盆大雨横着扫向已经开始最后加速的沙俄骑兵。

一刹那间,无数的子弹,呼啸着穿透沙俄骑兵的身体,打头的哥萨克骑兵连反应都没有做出,便从战马上跌落,很多骑兵直接被被打成两半。冲锋在前的少校指挥官伊万洛夫斯基,也被这种大口径子弹,连人带马打成两节,摔倒在地,旋即被后面的战马踩成肉泥。密集的弹雨打得射程内的哥萨克骑兵,人仰马翻,死伤惨重,当时不在意机枪用途的俄军少量的维克斯重机枪和哈奇开斯重机枪根本无法进行火力压制。

赤塔的战区副总司令马拉费耶夫中将在马上,看到俄军堆积如山的尸体,忍不住高叫:“上帝呀,这是什么样的机枪呀!”

空旷的原野上,轻重机枪在对付密集的冲锋之时,展示了其血腥的打击能力,俄军当场有一万五千人被打死。不足三十分钟时间里,昔日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哥萨克骑兵,仅剩下五百余骑。已被机枪可怕的威力吓着的残骑,再也顾不得倒在地上的战友,勒住战马,拨转马首就要逃跑。惊呆了的俄军步兵吓得肝颤,萨克骑兵拨马回逃呢?也纷纷溃退!

这时,王士珍的一万骑兵冲出扫尾,战马嘶鸣,滚滚铁蹄,如同一道钢铁的洪流向哥萨克残余骑兵和惊呆了的步兵冲去,他们手中都端着被改造过的华夏步枪,栽落马下的哥萨克骑兵,依旧挥舞着战刀,却被密集的攥射,打成了筛子,不甘的抽噎着,倒在西伯利亚的荒原上,慢慢地闭上了失去神采的眼睛。最后,马拉费耶夫中将带着只有不到2000多沙俄步兵进退失据奔跑,乱成一锅粥,吓得逃入山野躲避。

半个小时后,蒋百里的飞艇部队又对赤塔进行了轰炸,一波又一波的炸弹落在赤塔城要塞四周,阵地上已经出现一个个几十米的大坑,赤塔城要塞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最近几年修缮的更加完备,要不然早被中国的军队炸垮了。

徐树铮和蔡锷的坦克军团也出动了,猛烈的炮火让俄国人满地找上帝。

本来被吴佩孚的机枪营扫射死两万多人,俄军的战斗意


状态提示:第158章 歼灭俄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