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收视率,《昆仑》和《大唐奇侠传》在另一个战场上也是杀得难解难分,那就是评分战场。
一部电视剧第一轮播放完之后,娱管局官员会通过系统,将收视率和观众评分以一个复杂而合理的公式计算出一个最终数字,那就是这部剧的积分成绩,系统再将娱乐积分发放到主创手上,再由主创进行再分配。
积分环节上是由系统监督的,是出不了错的,所以,收视率和观众评分是硬指标,其他什么口碑啦、媒体和专业人士的评价啦都是其次的。
一般来说,第一轮播映的积分成绩占了总成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复播的成绩相对而言就没什么了。
当然了,跨级别的另算,比如《大唐双龙传》从江东郡播映到全唐州播映的转换。
宁越和路一帆的对垒协议就是比的第一轮播映的成绩,他们的战场,只在江东郡。
收视率上,因为主创的给力以及宣传的到位,《大唐奇侠传》略胜一筹,而在评分上,《昆仑》却略胜一筹。
双方的平均收视率都是十点几,江东郡千万人口,意味着一百万出头的收视人群。
《昆仑》的观众评分是8.4万,《大唐奇侠传》是7.9万。
收视率比的是观众基数,以粉丝的数量取胜,《大唐奇侠传》先天上有宣传优势,所以能略胜一筹。
而观众评分比的是观众的热情度,以粉丝的质量取胜。
给电视剧评分是需要走一个程序的,为了公正起见,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所以,绝大多数观众是没有评分的习惯的,只有真的喜欢一部剧,才会花时间去评分。
而《昆仑》的新颖性显然更能吸引粉丝,所以在观众评分上略胜一筹。
实际上,只拼第一轮成绩的话,宁越是比较吃亏的,因为他的所有片子,质量都很高,后劲儿都很足,而且之前关于宁越跟风自己的负面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客观上对成绩是有不小的影响的。
这也是宁越经验不足,在协议上吃了不少亏,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对方都挖了坑,比如之前不允许对外宣传对垒内容,宁越也觉得没什么,结果就吃亏了。
而这次他又吃亏了,不是宁越太笨,只是对方太狡猾,这种文字游戏只有老手才会玩得那么好。
在种种劣势之下,最终宁越还是惊险地胜了第一局。
最后关头《大唐奇侠传》的收视有所下滑,这也正常,绝大多数电视剧都是这样的,凤头猪肚狗尾、
而《昆仑》却一直很坚挺,最终收视率定格在11,虽然没有打破《大唐双龙传》的记录,但也算很不错了。
《大唐双龙传》最终的成绩单是平均收视率12.1,总评分15.5万,但那是在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相比而言《昆仑》在前期就低调多了,11的收视率,9万的评分,是近十年来整个江东郡排名第二的成绩,仅次于《大唐双龙传》。
悲催的《大唐奇侠传》是10.2的收视率,8万多的评分,位列第三,放在哪儿都算很牛的成绩了,偏偏就是差那么一点。
孙海憋屈异常,前期占尽了优势,结果还是输了,偏偏还就输那么一点,真心让人抓狂。
孙海和他的智囊团的确是大意了,因为前期宁越显得那么菜,在协议上吃了亏也不知道,在宣传上也不敢正面对抗,而是小打小闹,最后连首播成绩都差那么多。
这样的情况下,换了谁都会难免有所懈怠的,于是孙海等人给了宁越反击的机会,等他们反应过来,《昆仑》的成绩已经追上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这种输法真叫一个憋屈啊。
更憋屈的是路一帆,他只能看到胜负,连过程都参与不了。
就好比有人通知你,别人赌博输了,现在需要你去卖身抵债一样,那酸爽,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可惜路一帆也就只能在自己房间里砸东西发泄了,不管输赢如何,路铭还是相信孙海的,完全放权给他,没路一帆什么事儿。
孙海憋屈了不到一天就恢复了冷静,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不是路一帆那样的毛头小伙子能比的。
孙海感觉自己还是输在了运气上,毕竟双方的差距很小。
到了这个时候,宁越那边三部新剧的情况江东编剧公会都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在他们看来,《昆仑》应该是三部剧中最出彩的了,而其他两部完全是在冒险。
不管是《大唐双龙传》也好,《昆仑》也好,都没有脱离传统武侠的范畴,其中细微的地方有创新,这也是业内人士公认的,这两部剧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绝大多数唐州娱乐者认为,脱离了武侠,就脱离了市场。
而《寻秦记》和《覆雨翻云》一定程度都已经脱离武侠了,所以孙海不觉得自己还会再输。
更重要的是,孙海不相信宁越真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拍出三部精品出来。
大家一致认为,《昆仑》应该就是宁越的杀手锏了,他先拿出来先声夺人,然后凭借着《昆仑》的声势把《寻秦记》和《覆雨翻云》炒热起来。
想到这一点,孙海等人就定下了反击政策,那就是,尽量将这三部剧分化开来。
我承认《昆仑》是部好剧,但《寻秦记》和《覆雨翻云》明显就是在胡闹。
宁越是自我膨胀了,以为拍了两部好片子就拍什么都能成功了,而且他拍三部剧总共就花了不到半年的成绩,谁能相信这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