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科幻未来>大明金主>第一九四章 一网打尽

徐璠从袖中取出一张叠好的名单,递给徐元佐。

徐元佐双手接过,毕恭毕敬展开,只看了几个人名,手便不住颤抖。

为首第一个便是张元忭,紧跟着就是刘瑊。

刘瑊是苏州人,隆庆五年殿试第二名榜眼。因为参与编修《大明会典》,所以留名后世。

张元忭是隆庆五年的状元,刘瑊是榜眼,一个在绍兴一个在苏州,竟然都没逃过徐阶的手掌。

——徐爷爷,你这样是挖大明的墙角啊!

徐元佐继续往下看,有徐渭、沈应科、孙继皋、余孟麟、王应选、孙鑛、顾其志、顾九思……除了徐渭之后,孙鑛是与张元忭一起编写《绍兴府志》的大才,孙继皋是某一科的状元,其他名字虽然没甚印象,但显然也不是无名小辈 。

“这十人是一等编修,要独门独院,以上宾招待。”徐璠朝张元忭笑了笑:“肯定不能亏待诸位。”

徐元佐放下颤抖的手:“还有二等编修?”

“是,也是在苏州、绍兴募来的。”徐璠道:“大约有五十来人,名录在书房里。到时候一人配以五个助手,分韵编写词条,也好加快进度。”

徐元佐心中一算:这样一来,光是主力编辑就有六十人,果然不是我这样的小人物能够搞定的。难怪李春芳都想过来凑合一脚,这妥妥是文教盛事啊!

尤其是隆庆五年殿试发榜……想想就令人激动。

“再下面还有学徒,大约两百人。都是松江子弟。”徐璠继续道:“看起来我松江府还是不能与苏州、绍兴媲美啊。”

“苏、绍固然多有才士,不过良将而已;松江有少湖公坐镇,乃大帅才也!”张天复笑道。

徐阶也是暗暗高兴。

地方就如世家,苏州、绍兴,那是唐宋时候就出名的鱼米之乡,文教胜地。世代积累下来,读书人的质量和数量极其可观。徐阶找的都是举人,这些人能够在众多强大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到了会试、殿试上。名次都不会太差。

松江真正发迹还是在元末明初,有了黄道婆之后才有了松江腾飞的核心产业。从这个层面而言,黄道婆不仅仅是个改良了技术的纺织女工,而是为松江指引了一条产业道路的大功臣。

所以两百年的松江相比与千年姑苏、绍兴。显得薄弱了许多。

当然,要是往下去看,松江一府的进士就足以秒杀许多省份上百年的进士数目了。

“陆平泉这回也要出关了。”徐阶为松江填补了一个重量级人物:陆树声。

这位不肯做官的老头醉心学术,虽然没有见他留下了什么跨时代的巨著,不过学问是无可置疑的——人家是嘉靖二十年会试第一名贡元。

状元郎听着好听个。但是在学问文章上的含金量却不如贡元。

而且陆树声大概也是有明一代文士之中最为长寿者:他活了九十七岁,不说别的,心态肯定很好。

“果然是场盛会!”张天复抚掌笑道:“元忭,你该将汝霖一同带去。如此许多俊杰汇聚一堂,但凡请益得只言片语,也是三生之幸。”

徐阶抚须道:“正是,非但于学有益,更是后继有人。”

张元忭也是颇为动心:“就怕他年纪尚幼,这沿途几百里路……”

徐元佐暗道:哪有那么娇气……“子盖兄,此去松江。咱们大可乘船走海路。大船上并不颠簸,而且饮食干净,总共两日便能到得松江了。”徐元佐道。

绍兴慈溪就在杭州湾边上,所以对海路倒是不甚畏惧。

张元忭想了想,道:“如此便将他一同带去。”

徐阶、徐璠等人颇为高兴,徐元佐却在心中默算起这些人所带来的经济影响。

十个一等编修,独门独院, 这就是十座小院子了。

就算偷工减料,按照后世那种花园别墅敷衍来算:一座占地半亩——这就已经是极限了,否则没地方挖池塘。没地方种花树,没地方摆太湖石,这都会严重影响才子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叫人说徐家苛待客人。

如此加上每栋别墅——院子之间的道路、绿化、竹林、湖泊……光是住宅区就要十亩左右。

工作区倒是方便。就用敞开办公模式,长条桌加隔板,这个最多占地一亩也就够了,因为本身就在园林之中,不需要额外配套布局了。

再然后起码要有个客堂、暖阁,方便会客、聊天、休闲。这个占地少说两亩。

如果还有其他人与张元忭想的一样。要将孩子带来,终究还要设立个私塾。如此还要多加一个厅堂。这倒是没关系,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凑合,单独建个花厅也不占多少地方。

如此算下来,需要一块十五亩左右的土地,才能摆放得从容雅致。

徐家有的是土地,但是上面的建筑就不是一天两天能修起来的了。

“大父,不如就着夏圩园子,再建个园子。”徐元佐道:“去年年底买了些地扩建,如今都已经差不多了,正要先挪来这边用,不至于耽误时候。”

徐阶早就有这个打算,见徐元佐提出来,自然顺水推舟道:“不会妨碍园子里的客人吧?”

“只怕那边的客人妨碍了这边编修。”徐元佐道:“是了,我加一堵墙,只需编修去园子里休闲,不叫园子里的散客叨扰了先生们。”

“如此甚好。”徐阶对徐璠道:“营造之事是你拿手的,便在夏圩那边置地盖房,总要在夏天之前彻底完工。说不定过了四月,就有


状态提示:第一九四章 一网打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