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之铁血军阀>第四百三十八章 满洲里会战(十五)

中**队凌晨的突袭取得战果颇丰,收复了大片的阵地,尤其是投入重兵争夺的北面阵地,扩宽了近2里长的阵地为为阵地赢得了必要的防御纵深,也使得司令部暂时免除被突出打击的状况,对整个阵线的稳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夺回了阵地,苏军的凌厉反击随后就到,在火炮的掩护下,苏军发起了高频率的波次进攻,但毕竟黑夜难以有效指挥,炮火威力及准确度上大打折扣,一直打到天明,夺回的阵地已经牢牢在中**队的手中。

天亮后,苏军以猛烈炮火打击阵地,足足持续了一个小时,倾泻了上万发炮弹,等到上午8点钟,苏军的飞机轰鸣而来,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苏军展开了迅猛的反击,前沿阵地几乎瞬间失守,双方士兵在近距离内激烈的对射,子弹如泼水一样迎面飞来,每一条阵地争夺都要付出上百人的性命,一个个连队在阵地上拼光。

上午9点10分,中国空军十余架战机方才姗姗来迟,半数战机上弹痕累累,几架战机还冒着滚滚的黑烟,他们在中途受到大批苏军战机的拦击,一路拼杀损毁6架飞机才来到战场,尽管损失巨大,但己方战机的到来振奋了守军的精神,鼓舞了官兵的斗志,借着飞机的扫射轰炸,拼死搏杀,又从苏军手里抢回了数条阵地。

当日的战役呈白热化,苏军在四面阵地对守军的结合部和薄弱部进行突破进攻,直到下午7点太阳彻底落山,苏军不休进攻持续了11个小时,进行团以上规模进攻十七次,双方近九万重兵在海拉尔几平方公里厮杀,战场上尸横累累,每一条阵地都经历了反复的争夺,血水在战壕低洼汇成了河,堪称激烈。

尽管中**队进行了顽强反击,但苏军依旧攻陷了不少阵地,其中东北军第5旅防守的西面防线丢失阵地最多,被苏军深入了2里,距离喇嘛庙只剩下4里的距离,而受苏军进攻最严重的北面阵地,苏军夺下了400多米长的阵地,这里面新一军和东北军的作战意志就显露出来,这也是李伯阳放着满编的东北军不用,却用激战一日损失不小的模范旅做主力防守部队的原因。

不仅正面阵地战激烈,而左右翼支队的回援也是激战连连,苏军在左右支队回援的道路上设下了十几道的阻击,进展速度缓慢。

……

满洲里大战正酣,沈阳的张学良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他误以为苏军在遭遇富锦战败后无力进攻,便疏忽了东线的防御,谁料苏军集结了红军第1太平洋步兵师、第9**远东骑兵旅等1万2千人部队,向密山为中心的密山—太平镇—梨树镇一线发起了猛攻,指挥该部队的是曾在北伐军任军事顾问的阿·伊·切列潘诺夫,此人与布柳赫尔一样都是中国通,是一位极擅长运动战的将军,他充分发挥了苏军空军和炮兵的优势,利用空军掩护轰炸,骑兵长途突袭的战术,越过中苏边境,一路攻破密山、平安镇,并向梨树镇、穆棱进攻,这时候张学良方才大惊失的急调大军前去拦击,两军在梨树镇和马桥河一线遭遇作战,急冲赶来的东北军受到苏军的猛烈进攻,被切列潘诺夫指挥军队以运动战左右开弓的击败,并在苏军的追击下丢失了穆棱车站,退到安宁、海林一线才站稳了脚。

吃了败仗不怕,张学良正打算抽调长春附近的部队配合王树常的东线军进攻苏军,日本关东军忽然在沈阳和长春增兵一个联队,并举行极有挑衅的军事演习,在南满铁路上的关东军也有集结动作,这一切都说明日本有趁中苏交战图谋东三省的想法,张学良大惊失,东北军对苏作战耗费了近7成的实力,如果日本来攻,后果不堪设想。

张学良紧认为苏联是癣疥之疚,而日本人才是心腹大患,权衡轻重后,只得放任苏军在吉林东耀武扬威,而急令王树常率领东线大军回防南满铁路,监视日本关东军下一步动作。

同时,张学良急电南京,请蒋介石以国府名义警告日本在东北的异动,蒋介石闻讯后派人去质问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芳泽回复只是正常军演,让蒋介石放心。

蒋介石将芳泽的原话告诉张学良,却没有打消张学良的顾虑,论起交道张学良和芳泽从北洋时期就开始了,他深知日本人说一套做一套,由于从国府得不到有利支持,张学良在对苏作战问题上开始摇摆起来,东北军不可能同时对日苏作战,因此他急于结束中东路战事,从而全力应付日本人的威胁。

尽管蒋介石一再禁止东北对列国的单独外交政策,张学良还是暗中派出使者,通过德国驻奉领事,对苏联传递了求和的想法。

这一消息通过外交途径很快传到莫斯科及特别远东军司令部,斯大林早就想结束这场无聊的战争,但他不认为张学良是可以和他同等对话的人,他给布柳赫尔下的命令是,要求红军狠狠的打击东北军,直到张学良乞和。

张学良专门给李伯阳发电,说明了目前遭遇的困境,并说求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李伯阳接到电报时,已经是苏军围攻海拉尔的第三日,高强度的战争使得双方都有些精疲力竭,经过连日的激战,模范旅只剩下五分之二的兵力,火线被苏军推进到司令部1里外的地方,这个距离已经在苏军的步枪射程之内,师范大楼被枪炮打的千疮百孔,浓烟滚滚。

看完张学良的电文后,李伯阳真怀疑日本人和苏联人是不是有了勾结,这时候举行军演,无疑是在帮苏联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八章 满洲里会战(十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