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第三百四十六章 官渡
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误,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

相持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

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一日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期间,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钞断曹军西道,皆被曹仁击破?。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

奇袭

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其他战后相关事务:

1、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赏识,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后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绍阵营而被曹‘操’杀害。?

2、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

3、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田丰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被袁绍杀害。?

4、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袁绍率军平定。?

胜败原因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六章 官渡--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