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张自忠的解说,赵登禹逐渐明白了,更明白了后杖子阵地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肩头的任务之沉重!
原本赵登禹以为,自己的任务只是守住后杖子,然后与来攻击的鬼子死磕,然后尽可能的歼灭更多的鬼子,最后为国捐躯。可听张自忠这么一说,原来这场仗是打算这么打的啊,不由的对庄健逐渐有了些小小的佩服。
而当他真的赶到后杖子阵地那激烈的战场,目力所及之处,漫山遍野全是鬼子的尸体残肢,不由更加佩服庄健的新战术。
其实所谓的“新战术”非常简单,就是利用几个鬼子必然进攻的关键地点,像磁铁一样牢牢的吸附住敌人,然后再利用从鬼子手里抢夺来的重炮远距离的进行火力支援,以杀伤鬼子的有生力量。只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最大的障碍就是通信不畅。
与后世的军队不同,无线电设备还是比较新鲜的精贵玩意,甚至与这个时代其他的部队也不相同,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因为太穷了,连刺刀都装备不起,更不用说昂贵的电台,全军不过只装备到了师一级而已,而庄健的独立团只有一台电台。这几台精贵的电台在指挥部用都嫌不够,更不用说放到前线去了。
没有电台,前线的部队如何在鬼子进攻的运动中及时的向操作重炮的部队报告鬼子的方位就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庄健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十几公里的山路,如果用平常的传令兵的办法,也许要跑上一两个钟头也说不定,但学生兵的旗语却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比无线电传递的速度要慢的多,可比两条腿也快的多了。
使用旗语的办法,十几分钟足够将鬼子的方位兵力等信息从前线传递到孟子岭的炮兵了。这样一来,只要前线的士兵顶住这十几分钟就可以,十几分钟,对于在枪林弹雨进攻中的鬼子来说,前进的速度一定不会太快,只要预先能够估计到鬼子大概到达的位置就好。
当然,庄健所谓的“磁性战术”与在朝鲜战场上李奇微的原装货不可同日而语,毕竟人家依靠的是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还有地空结合的一体化火力支援,而现在的中国军队,什么都没有,甚至连担任火力支援任务重炮都是从鬼子手里抢来的。
不过以赵登禹自己的眼光看来,显然庄健这个山寨版的“磁性战术”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面前目力所及之处,那些残破的鬼子尸体已经说明了一切。
与日本鬼子交手以来,谁都知道,干掉几百名鬼子的战斗已经可以称之为很成功的战斗了,毕竟就当时一盘散沙的中国军队来说,用手中乱七八糟的落后武器想要大规模的歼灭敌人,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现在,摆在赵登禹面前的鬼子尸体,一眼望去,就能看到几百具,这说明什么?
这场战斗已经打的非常成功了,如果换个位置,让他来打的话,能干掉这么多鬼子,就已经很知足了。可关键问题是,他很清楚的知道,山上的学生兵只有六百余人,而他自己带六百人是绝对打不到这个程度的。这才对庄健的能耐第一次有了直观的感受。
当他带领西北军两千多人一窝蜂的杀出密林之后,立即将近处的几拨鬼子杀的人仰马翻,总有上百人挥舞着砍刀团团围着一撮十几个鬼子。这个时候,每个鬼子兵都要几乎面对十来柄大刀,鬼子兵的体能再好,训练再精也早无济于事,只能被活活砍成人棍,然后再被西北军的草鞋逐一踏过,最终变成一滩成肉泥。
这个时候,赵登禹的心情还是非常爽的,看着自己的士兵就像举着西瓜刀在追砍一群西瓜一样痛快。
但很快,在砍翻了百十多鬼子之后,措手不及的鬼子就组织了起来,且战且退,最后终于在山谷中一处微微隆起的小山包上牢牢的站住了脚,再也没有后退一步。而西北军的士兵的压力可就大了,砍刀用不上了,换步枪,可子弹又不多,都要省着用。
西北军的士兵,每个拥有步枪的人,都只带了五发子弹,打光了就没有了。刺刀是没有的,手榴弹却很多,这是西北军最常用的“重武器”了。只是,这个重武器的作用距离太近了,要冒着枪林弹雨摸到鬼子跟前,适合投掷的距离基本上难比登天。
距离稍远就只能靠步枪跟鬼子对射,可每个人只有五发子弹,枪声稀稀拉拉的,跟人数远远少于西北军的鬼子相比,差得远。就算不说鬼子的机枪和掷弹筒,即使是鬼子的步枪,每个人也携带了一百二十发子弹,弹药充沛,就可以使劲的抛洒子弹,枪声反而比人数远多于他们的西北军更加密集的多。
看着自己的弟兄们一批一批的冲上去,又一批一批的倒在冲锋的路上。赵登禹心痛刀绞一般,终于在第四次冲锋被挫败,天也将将擦黑的时候,忍痛阻止了下一次冲锋。可是这个时候,他麾下的弟兄已经死伤了二百多人。如果不算上开始砍死的那一百来措手不及的鬼子,甚至才杀伤了十几个敌人。
四次冲锋折损了这么多人,战损比甚至达到了一比二十的恐怖比例。这样打下去,再多的人也不够填啊。不过所幸的是,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再被重炮轰了一顿,早已损失惨重,两千多人现在不过剩下八百多人,还有一少半都是伤员,也早已没有了清晨出发时候的锐气,接连被挫败的感觉已经弥漫开来,垂头丧气的鬼子兵虽然奋力抵抗住了西北军的几次突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