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仙侠修真>抗日之尖刀>第554章捷足先登

5月15日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里的气氛十分祥和。欧战于7天前已经圆满结束,柏林被攻占并且一分为二,苏俄不仅达到了战略目的,而且在欧洲获取的利益一点也没有减少。虽然美国率先研究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原子弹,让斯大林添堵,但是斯大林并不担心。原因是苏俄的核计划也开始启动。

此番,斯大林在德国抓获了众多核物理专家及工程师,拿来主意即实用主义。根据苏俄最高军事委员会报告,苏俄在核武器理论研制方面没有任何问题,3年以后便可以拥有原子弹。斯大林得到如此保证,心情自然大好。时下,他的精力全部转向远东战场。当原子弹在日本本土爆炸,斯大林吃惊之余并不过分担心。

因为美国的曼哈顿计划,苏俄情报机关早已经得知,并在一年前启动了核武器研制计划。第2次世界大战,让斯大林的个人野心膨胀到极点,作为战胜国,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格局已经形成,但是中国军事力量的异军突起,让斯大林如鲠在喉。如何于美国对峙、如何遏制中国崛起,成为战后苏俄的国家战略。

接下来如何在远东遏制中国崛起,如何防止美国在远东乃至东亚一家独大,成为斯大林的棘手问题。他心里清楚,美国也不希望中国崛起,但又想利用中国打压苏俄。如何破解,斯大林在日本宣布投降之际,有了对策。

此时,斯大林红光满面,心情特好,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斯大林从新给烟斗里装上烟丝点燃,悠闲地吞云吐雾,然后看了一眼手表。

时间差不多了,他打开收音机开关。一名声音浑厚的男播音员声音发出:“,下面是重要广播,日本裕仁天皇向世界宣布投降书全文,届时我们配俄文翻译。”一段优美的音乐后,传来裕仁天皇冰冷的声音:“朕深监于世界之大事与帝国之现状,欲以非常之措置,收拾时局。”

“兹告尔忠良之臣民,朕以告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接受其联合公告!,宜念举国一家,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其发扬国体之精华,勿后于世界之潮流。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听完裕仁天皇的投降书全文,斯大林神情一振,立即决定照开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会议上原定出兵外蒙的军事计划推迟到8月份。军事会议决定出兵朝鲜半岛、库页岛、勘察加半岛、日本北方四岛。其实斯大林敢这样做,是雅尔塔会议美国人的承诺。由于中国军队的在北部开辟第2战场,打乱了苏俄的战略部署。斯大林担心美国人变卦,自然先暂后奏。

5月20日,在美国海军密苏里战舰上,当日本向美英中苏四国签订投降书之际,苏俄太平洋舰队展开军事行动,同时向朝鲜半岛、库页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北方四岛出兵。八路军位于牡丹江的监听电台,截获了苏军最高统帅部发给苏太平洋舰队的电令,电令破译后,中国统帅部立即把情况报告美军。美国人深感意外、措手不及,立即电令美军位于基隆军港的分舰队清剿出动,并搭载一个师美军部队抢占釜山港。

5月20日上午10时,日军元山港防守部队,突然发现海面上出现了几十艘苏俄战舰和大批运输舰。日军重兵防御的地域主要是北部和半岛西部海岸线,东部海岸线防守兵力不多。苏俄战舰似乎如无人之境直奔港口而来。日军防守部队已经接到投降命令,因此没有采取任何抵抗行为。

苏军一支机械化步兵师在元山港登陆,非常顺利。美国得知大急,从台湾出发的分舰队最快也要明天到达釜山港。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军,立即命令位于台湾的运输集群,火速搭载一个师的空降部队,空降汉城。美苏两国抢占朝鲜地盘,无非是利益使然,悲哀的确是朝鲜百姓。

重庆国防部指挥大厅,以老蒋为首的将官对于如此变局深感意外、困惑。其实欧阳剑接到苏俄出兵朝鲜半岛的消息,同样深感意外,历史似乎又回到原地,难倒这是天意吗?“欧阳将军,苏俄这是不劳而获,而美国人听之任之,这是怎么回事?”老蒋见欧阳剑沉默不语发出询问。欧阳剑道:“我猜测雅尔塔会议,美苏之间肯定私下达成协议!”

“苏俄出兵东北对日作战,美国人承诺远东利益分配。由于八路军在中东铁路一线开辟第2战场,打乱了苏俄的战略部署,但是他们之间私下达成的秘密协定没有变,美国人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为了各自利益难倒美苏之间不会引起冲突吗?”老蒋希望看到这种结局。

“美国人虽然拥有原子弹,但也不会与苏俄交恶,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吗,况且他们私下还有协定。校长,下一步中苏军事冲突不可避免,美国会利用我们消耗苏军的实力,也许你期望的美国军援会到手。”“欧阳将军,如果中苏之间爆发冲突,美国人会站在我们这一边吗?”

“不会公开支持我们,但是美国政府为了遏制苏俄扩张,会继续提供军火援助,这是我的判断!”“欧阳将军,如果我们于苏俄爆发边境冲突,胜算几何?”“百分之60,对此我有信心!”老蒋沉默不语、陷入沉思。停战协定签订后,中国战区寿寝正终,中国战区参谋长艾森豪威尔回国述职。面对苏俄磨刀霍霍,老蒋迫切需要美国人的态度,他试探美国大使,没有得到任何


状态提示:第554章捷足先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