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国历代疑案解密>第114章 悯农诗作 “锄禾日当午”诗出何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记录在我们小学课本中的五言绝句,也是悯农诗中的代表作。是灿若星河的唐诗中的一首,意思简洁而深刻,读来也朗朗上口,是妇孺皆知的佳句。然而,此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至今并没有定论!

一说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为人短小精悍,于诗特有名,号短李。与李德裕、元稹同时称三俊”。父亲李晤,历任过金坛、乌程、晋陵等地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据说这时候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贞元二十年(804年)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并为元稹的《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互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曾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元稹称赞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全唐诗》收录李绅的诗,题《古风二首》,又称作《悯农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锄禾日当午”,另一首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南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二十九李绅目中有这样的记载:“绅初以《古风》求知于吕温,温见其齐煦,诵其《悯农》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曰:此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唐诗纪事》共81卷,收唐代诗人1150家,是一部有关唐代诗人及作品的评论汇集,内容繁富。

但是还有另一种说法,“锄禾日当午”诗的真正作者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在《北梦琐言》卷二记载:“咸通中,礼部侍郎高知举,榜内孤贫者公乘亿,赋诗三百首,人多书于屋壁。许棠有《洞庭诗》尤工,诗人谓之许洞庭。最奇者有聂夷中,河南中都人,少贫苦,精于古体,有《公子家》诗云:‘种花于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又《咏田家》诗云:‘父耕原上田,子斲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又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为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其中便明确指出,《锄禾》的作者是聂夷中。

《北梦琐言》是唐五代人孙光宪(约900~968)撰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记述了唐五代时的政治史实、士大夫言行和风俗民情等,书中还大量辑录唐五代诗人轶事,兼录诗句。对研究唐五代文学史有较高参考价值,因而具有颇高的可信度。

另外,之所以说“锄禾日当午”诗的真正作者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的。主要有如下理由:

一、《全唐诗》中分别收录这首五言绝句于聂夷中和李绅名下。不过聂夷中的《田家二首》诗后,加了一个脚注,称“锄禾日当午”等四句“一作李绅诗”。而李绅的《古风二首》诗后无篇章互见的说明。所以最先已存在争议,不过后来的人们选注聂夷中的诗时,不取其“锄禾”四句,这才引起误传。

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备祖》列此诗于聂夷中名下,且有《田家二首》诗全文:“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山;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在这本书里,李绅的名下只有“春种一粒粟”等四句。

三、聂夷中(837~?),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咸通进士。出身贫寒,入仕后仅做过县尉小吏,对农民的疾苦比较了解。《唐诗纪事》说:“(聂夷中)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尤为清苦。”可见,聂夷中更接近农家人民的生活。《全唐诗》中有一卷聂夷中的诗,其中《田家》题材的诗歌占四分之一。可见,聂夷中更有可能写下这类悯农诗!


状态提示:第114章 悯农诗作 “锄禾日当午”诗出何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