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国历代疑案解密>第125章 疑点多多 《韩熙载夜宴图》是否排错

国宝级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一直都被认为是南唐的顾闳中所作,但画中屏风里的山水画的构图却是典型的南宋风格,这让人们开始质疑它的作者是否另有其人。而画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矛盾,是这幅画的顺序排错了?还是原本不止五幅,是被人剪接了?还有很多让人费解的画面,是在暗示什么吗?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国宝级名画藏品中最着名的一幅画。它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画在质地薄而坚韧的绢子上,画的是当时寄寓在南唐的名士韩熙载在家中夜宴的情景。韩熙载,字叔言,五代时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是后唐同光年的进士。后来由于他的父亲韩光嗣被皇亲李嗣源杀害,他便逃亡到了南唐。到了南唐后又遭到了后主李煜猜疑。为了不让李煜怀疑,韩熙载不问政事,一味蓄声妓,开国馆,每日沉湎声色犬马之中。可李后主仍不放心,派画院待诏顾闳中到韩熙载家中窥探。后来顾闳中向他详细汇报了韩熙载家中的情况,并凭借记忆将自己看到的韩熙载夜宴情景作了一幅长卷画。此画不论是立意还是工笔和绢本都堪称一流,一直被视为宝贝传了下来。如今藏于故宫博物院。对于画的作者,人们却存不同意见,有的人认为是顾闳中,有的人认为不是他。

认为作者不是顾闳中真迹的学者们认为画中屏风里的山水画具有典型的南宋的“一角半边的图式”风格。因为这种风格是南宋时着名的画家马远和夏奎所创立的,如果《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的作品,怎么会有这种风格呢?还有一个佐证是,清朝顺治年间的着名收藏家孙承泽的《庚子销夏记》说:“熙载夜宴图凡见数卷。大约南宋院中人笔。”对于画中屏风的“一角半边的图式”,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是南宋与南唐都面临着北方的政治压力和军事威胁,所以南宋的院体画家在临摹《夜宴图》原作时,以一种同病相怜的心态把画中屏风里原有的“南唐山水”换成了南宋山水,来隐喻韩熙载那个年代所面临的危机。还可能是《夜宴图》不是临摹之作,而就是顾闳中画的,这是因为它具有清晰的流传轨迹以及特有的材料特征和风格特征。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一角半边”的山水图式很可能不是马远、夏奎所独创的,也不是南宋山水画所特有的风格了,可能在南唐或更早以前就有了。或者在南唐已经形成了“一角半边”的山水图式,但到了南宋后,这种图式又被那些饱受战争之苦,痛失国土的画家们重新推崇起来了。

这两种猜想都有道理,可到底是南唐的原本还是南宋的摹本呢?除了这方面无法下定论以外,画上也有诸多的疑点无法解释,此画是一幅分为五部分的长卷,每一段以屏风相隔,像一幅连环画一样,第一段描述的内容是韩熙载和他的朋友客人们侧耳倾听的神态。第二段是韩熙载为舞伎击鼓,还有一个可笑的和尚,以及众人注视着他击鼓的动作,陶醉在美妙的鼓声之中。第三段是宴会结束后,韩熙载坐在床边,一边洗手,一边和几个女子聊天。第四段是韩熙载换了便装,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和一个女子说话。另外有5个女子坐在一排,正作吹奏的准备,神情和动作都不相同。第五段是韩熙载的客人和很多女子谈笑的情景。可以把这五段情景概括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散宴。并且在每一段中,对韩熙载的形象都是着力刻画,他头戴高高的纱帽,身材魁梧,难掩郁郁寡欢的内心情绪。在五段中有着各种表情和姿态,惟妙惟肖。李煜看了这幅画后,才深信韩熙载是个没有野心的人,不会对他构成威胁。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幅画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一般的逻辑是有点矛盾的,按照听乐、观舞、休息、清吹、散宴的顺序来观察他所穿的衣服,就可以发现问题,先看“清吹”这一节,韩熙载宽解衣带极为随意,另两位官员却穿着非常整齐正式,作为朝廷高官,怎么会在同僚面前如此暴露自己呢?难道这五幅画的顺序排错了?或者是原本不只有这五幅,还有更多幅,而且在原作上也发现了几处剪接的痕迹,疑点重重,让人费解。


状态提示:第125章 疑点多多 《韩熙载夜宴图》是否排错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