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国历代疑案解密>第150章 表里不一 汉景帝陵墓为何如此奢华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西汉棉袍对景帝在政治上的传统评价是“清静恭俭”:“清”,是为政少事;“静”,是安定百姓;“恭”,是善待臣民;“俭”,是节省汰用。如此一位节俭的皇帝,为何陵墓却建造得如此奢华呢?

中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他们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复苏,当时的社会趋于稳定团结。汉景帝是一个以德化民、勤俭为政的皇帝,却不知他的陵园——阳陵,为何会那样的奢华气派?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合葬的陵园,位于咸阳塬东端,是咸阳塬上九座西汉帝陵中最东的一座。景帝与王皇后虽然葬在同一个陵园内,但却葬于不同的墓室之中,如此一来反倒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小陵园。

阳陵陵区面积较广,由汉景帝陵园、王皇后陵园、寝庙等礼制性建筑遗址、南区陪葬坑、北区陪葬坑、北区陪葬墓、东区陪葬墓、阳陵邑遗址以及寺舍建筑遗址、刑徒墓地等组成。整个陵区是以帝陵陵园为中心的,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结构严谨,可以看出布局较为考究,充分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气派和严格的等级观念。

汉景帝陵园处在阳陵陵区西部的中间部位,平面是正方形,边长约420米。陵园四周有围墙围绕,每面围墙中间都设置有阙门,周围有4条排水渠,覆斗形的封土位于陵园中央。帝陵的地宫在封土下部,四面正中各有一条墓道,东边为主墓道,在地宫与围墙之间还分布有81个陪葬坑。

这个陵园是非常恢宏壮观的,可见当初建造的时候汉景帝也是煞费苦心。

礼制性建筑是指陵区内用于祭祀的建筑,有陵庙、寝殿、便殿等。这类性质的建筑遗址在阳陵陵区有两处,一处是位于汉景帝陵园东南部的“罗经石”遗址,整个遗址呈圆丘状,中部高,周围低,平面形状为正方形,主要由围墙、四面的门址、四门址旁的井、四角的曲尺形配房、门址与中心建筑之间的通道以及位于中部的中心建筑等组成。从“罗经石”遗址的位置、规模、建筑特点及出土的四神纹空心砖、玉璧、玉圭等遗物来看,一些专家认为这应该是文献记载中的阳陵陵庙——德阳宫遗址。另一处礼制性建筑遗址位于汉景帝陵园的西南部。

南区还有陪葬坑,位于汉景帝陵园东南部300米处。在此区域内分布着24个陪葬坑,由西向东排14行,行距20米。每行陪葬坑的数量都为不等,最少1个,最多6个。陪葬坑均为南北向,平面形状有长条形和“中”字形两种。陪葬坑中陪葬有大量着衣式陶俑、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器等珍贵文物。

北区陪葬坑是位于汉景帝陵园西北部170米处。无论是从占地面积、数量、布局,还是形状与结构都与南区陪葬坑高度一致,非常对称,北区陪葬墓是传说中的嫔妃墓葬,位于汉景帝陵园北侧,现今地面上仍有两座高大的封土堆,东西相对,2000年来犹如卫兵一般陪伴着帝陵陵园。东区陪葬墓位于帝、后陵园的东部,是景帝朝权贵们的墓葬,分布在东西长2350米,南北宽1500米,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陪葬墓区东西两端各有一条南北向壕沟,中部是横贯东西的司马道。司马道的南北两侧排列有数量众多的陪葬墓园,墓园之间有壕沟为界,平面多为正方形,少数为长方形。这些墓园东西成排,南北成列,呈棋盘状分布。每个墓园内有数量不等的墓葬和陪葬坑。东区陪葬墓现今大多数已经没有封土,仅有少数的大型陪葬墓仍在地面有封土屹立。墓园内已经探明的各类墓葬有5000余座。

除此之外,在阳陵陵区还发现了很多建筑遗址。在汉景帝陵园西北部还发现了修陵人的墓地,面积约有8万平方米。墓地中的墓葬排列毫无次序,葬式各不相同,墓坑多呈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状,都没有葬具。墓葬中的死者大多属于非正常死亡,因为他们不是身首异处,就是肢体与躯干相脱节,许多骨架上还戴着铁质刑具。个别墓中埋葬人数偏多,而且尸骨凌乱,呈现出一幅血腥的场面。

汉景帝本应是一个廉政爱民的好君王,为何他的陵园排场会如此之大?而且在他的陵园内还发现这样惨无人道的墓坑?实在是令人发指,但终究是什么原因,还需要史学家们的进一步考证才能揭开谜团。


状态提示:第150章 表里不一 汉景帝陵墓为何如此奢华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