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大明,天佑皇上呀!那张力虽然跋扈,形同割据,可是陛下您想想,他占据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他占着辽东与建奴死磕,朝廷正可以积聚实力,专心剿贼呢!而且此次朝鲜国求援,也正可以下令让张力去填坑!”
温体仁一席话说得崇祯皇帝连连点头,他思索片刻之后,有些不自信地问道:“那张力,会救援朝鲜国吗?恐怕……”
温体仁捋须微笑,淡淡地道:“皇上下圣旨明告天下--至于他救不救朝鲜,那就是他的事了……”
“唔--爱卿言之有理!”崇祯皇帝反应了过来,是呀!这尼玛反正朝廷是让你张力去救援朝鲜,你离得最近,不是你又能是谁?若是张力不去救,那就不是朝廷的“锅”,“背锅侠”就是张力了!
哈哈,还是温爱卿老成谋国,成功将“锅”甩掉呀!
“朕意已决,着内阁拟旨,宣示天下,令张力发兵救援朝鲜国!”
“皇上圣明,臣遵旨!”
……
大明崇祯八年的夏天一如往常,在小冰河期里,辽东的夏季不温不火,完全没有酷暑难耐的感觉。虽然天气并不炎热,但是锦州城却显得十分忙碌,一股大战即将到来的气氛笼罩着整座城池,甚至笼罩着整个辽东。
后金国,呃,不,现在应该叫满清,已经十万大军兵发朝鲜,这,对于团山军来说一定是个机会。
张力在知道满清征讨朝鲜的第一时间。便下达了一级战备令,大量战兵开始从辽东各个城池往辽东集结。甚至远在山东的卢象升也派来了两万战兵。
与清国的决战,便要开始了吗?
所有人都热切的期待着。虽然张力还没有正式下令出征,只是集结兵力和战备物资而已,可是所有人一点也不怀疑,或许数日之后,张大人就要下令攻打辽阳,乃至沈阳……
事实上,张力也确实是如此打算的,满清重兵在外,兵力分散。乃是最好的机会。虽说辽阳、沈阳并不好打,毕竟满清也了大量的火炮,但是张力并不在乎这些,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难不成团山军的榴弹炮是吃素的?
可是,就在团山军积极准备出征辽阳的最后时刻,朝鲜国的使者赶到了锦州,泣血求援……
锦州都督府。团山军正在召开一场军议。
团山军在辽东的高级将领尽数出席,卢象升由于镇守山东,故而并没有他的生硬。张力依然高坐在帅位之上,左手边坐着高元良。右边第一个位置空着,然后是潘霸天、木头、朝鲁、陈正操等人。
会议已经进行了小半个时辰,所有人的意见都很统一。那就是重演当初“围魏救赵”的一幕,狠狠地干辽阳、沈阳。若是能攻下满清的都城的话,他们占领朝鲜又有个卵用?
大家的意见发表完以后。张力却不置可否,一个人静静地想着心事……
“静静”是谁大家都不清楚,不过众人都是面露焦急之色,一齐将目光投向了高元良--“老高”在团山军中是仅此于张力的存在,现在官衔也是辽东都督了,手下管着潘霸天、木头、朝鲁这些总兵官呢!
高元良将众人急切的眼光收入眼底,抬头看了张力一眼,却见张大人竟然也在看他!
高元良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开口道:“大人,大家的意见很统一,您看……”
高元良开了口,其他人也都将目光投向了张力,等着他一锤定音。以张力的性格,眼下这种敌人后方空虚是他最最喜欢的,应该会抓会一举端了建奴的老巢吧?
张力却并不下决断,而是开口问高元良:“元良,你知道鞑子从西洋买来的火炮,数量有多少?”
这一点并不是什么秘密,眼下辽阳、沈阳城中,自然也是有团山军情报部的眼线,敌人要将重炮安放在城墙上,动静也小不了,不可能瞒得住城中之人。
高元良略一沉吟,朗声应道:“郑家船队一共运输了三次,每次火炮都不下百门。”
张力点了点头,扫视了余者众人一眼,沉声道:“鞑子现在的火炮乃是从西洋,火力并不差。眼下我团山军的新式火炮也只有三四百门,并不见得完全碾压敌军。”
自家事自家知,先前团山军的新式榴弹炮也是经过试射了的,火力还算强大,可也没有强到碾压一切的地步。这种新式榴弹炮最大的优势,便是机动力了。譬如鞑子这次的西洋火炮,口径很大,也很笨重,并不适宜野战。
然则现在鞑子是用火炮守城,压根也不需要什么机动力,此消彼长之间,团山军的榴弹炮并没有太大优势。
虽说团山军还有犀利的线膛,但是攻打坚城要塞,火炮对于攻守双方的重要性是远超一切。如果团山军在火炮方面没有什么优势,也不说就一定打不下辽阳、沈阳,但是这仗恐怕并不会出现什么一边倒的情况。
然则,孙子有言,兵凶战危,任何时候在战场之上,又岂有必胜之仗?
说不得,只要将士用命,攻下敌人的城池,也是可能的。众将默然不语,一直镇守宁远中右所的潘霸天却站了出来,上前两步,对张力道:“这攻城战打的是消耗,我团山军生产炮弹的速度远超鞑子,大人无需多虑!”
潘霸天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纸面上的实力分析来看,火炮对攻的话,团山军至少不会落于下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战争旷日持久的打下去,鞑子终有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