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世界特种部队始祖>260、概括中国人本性的至理名言

沈擒龙又要被派到敌占区去购买重要物资。

到了这个时候,又需要给沈擒龙这样的部队上的同志讲解管理根据地的经济常识课程。

1940年开始,晋察冀军区的从南方来的同志在发动群众的大会上讲话,高声喊:“乡亲们,现在要赶猪赶鸡了”

他们都很激动,讲得声泪俱下的。

下面的老百姓却都是张个嘴,傻呆呆的表情。

大家心想,许是部队上的干部要吃点好的,馋得不行了?

那也不至于这样啊,都急哭了

南方人说话,北方人一点也听不明白。

后来又有本地干部帮助做宣传,才明白不是赶猪赶鸡,是“减租减息”

那年晋察冀根据地全面铺开了发动群众,减租减息。

这时对农民课以所谓“合理负担”,实际做法是“累进负担”。

例如土地,根据其所有亩数,按每10亩为10元,20亩为40元,30亩为80元,40亩为160元,实行课税。

如果地主不能忍受“合理负担”,将土地变卖,则由农民协会以廉价收买。

农村的产品棉花谷物等,都通过农会的调查,不许随意进行买卖。

从1939年8月起,禁止运出所有物资,尤其对棉花严加管理,当发现运出者时,便以汉奸论处,实行枪决。

这是控制物资外流的方法。

而根据地自己不生产的盐砂糖火柴电池纸药品等各种物资,利用行商,主要从天津方面运入。

誊写器具及药品则通过铁路沿线城市的外国人设立的基督教会的信徒,以教会名义,交由**地区的基督教会,向八路军和政府等进行交纳。

这是从外面引进物资的办法。

通过不向外,只向内的办法,根据地的经济得以维持下去,军队和政府得到正常运转。

沈擒龙这才听懂,原来是这么个道理。

到了现在,鬼子大举进攻,根据地能够维持的物资已经非常紧张,而从天津方面来的那些物资渠道已经被鬼子发觉,被完全封锁住。

本来整个根据地有一整套的从敌占区进口物资,封锁向敌占区出口物资的组织和机构,也有专门的武装,但是,到了现在这种紧急情况,通常的组织就已经不能完成任务了。

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上,才需要派沈擒龙和他们的手枪队出去弄到一批重要物资。

具体来说,当然就是去弄――盐。

这个沈擒龙已经明白了。

到现在为止,沈擒龙已经为根据地弄过电池纸张药品,他才知道,还有这么多的平常看着很不起眼的,跟军事完全无关的东西需要用军事手段去获得。

既然这么可怕的任务交到了沈擒龙的头上,沈擒龙只有一个想法,赶紧回家,找我爸爸去。

这肯定不是沈擒龙让首长给吓怕了,找爸爸来打首长,而是沈擒龙知道,这种知识,他爸爸实在是真正的专家,没有人能够比得上。

沈擒龙的爸爸是“京东第一家”刘家的大伙计。

“京东第一家”刘家,就是开发东北的“老呔帮”的的创始家族。

“老呔帮”是冀商三大帮中最耀眼的一支。

“老呔帮”的“呔”,发音是tai,第三声,康熙字典中注释为:“南人詈北方人为呔子。”

字面引申意是指,说话带有外地口音。

它的实际发音是“老坦儿”,这是东北人送给到当地经商的河北商人的“爱称”。

在河北有一句话,说明的就是河北尤其是乐亭一带的人的性格特点,这句话叫做,十个“老呔儿”,九个熊,一个不熊成了龙。

就是说,老呔儿在外人面前都实难子,要是真的出来一个有骨气的,就能创造出一个惊天动地的伟大奇迹。

其实整个中国的人都是这样,中国人本身的能力并不差,却不敢在外国人面前发挥出来。

中国人是最聪明的,抛开中国人80万年的历史不说,到了1840年以后全世界的产品有一半还是中国生产的,英国水兵到了1900年还用手抓饭吃呢

工业革命不过是一个大骗局,那个机器生产的东西又贵质量又差,就是一种粗糙的毛毯,根本不能当正常人的衣服穿着。

就是为了让英国成本高质量差的工业不破产,英国强制压低印度纺织业的价格,导致整个印度的纺织工人饿死,这就是历史上经常说的,“印度人的白骨把平原都染白了”的典故。

所以,外国人一直是连吹带唬,他们从来就没有那种压倒性的实力,不过是他们有足够的野性罢了。

中国几十年只出了一个有胆量的人物,他可以带领中国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打败全世界所有的强国。

而平常在没有胆量的领导人的管理下,不管是在清朝,国民党时期,还是后来,中国就是有世界第一的财富,也要在外国人面前点头哈腰,就是一群熊蛋包。

中国人不是让人家打死的,是让人家吓死的。

中国需要一个不熊的人领导,才能成龙。

当年“老呔帮”崛起之时,正是晋商在东北地区经商活动走向没落的时候。

借此机会,“老呔帮”成了东北当地的“商业老大”。

“老呔帮”的创始家族在光绪八年投资1 0吊创办了长春“益发合”,附设了油坊磨坊粉坊和豆腐坊,并开设粮米铺,零售油酒米面和杂货。

“老呔帮”利用铁路运输货物,后来又设立了益发钱庄,先后在长春四平青岛等地开设制油


状态提示:260、概括中国人本性的至理名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