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一品唐侯>1520.第1520章 独断专行

“诸位爱卿啊,那些权贵、世家的子弟是不是不想考了啊?”

李治云淡风轻的说了一句话,可他这一句话后,朝中的那些人顿时愣了一下,接着整个朝堂就安静了下来。

李治这句话什么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他就是要糊名,要誊写,谁不愿意,不用考就是了。

群臣相互张望,略一沉寂,但紧接着就又嚷嚷开了,他们还真没把李治当回事。

“圣上啊,糊名是可以的,但是誊写就没有必要了。”

“是啊,圣上,世家子弟应当给予优待,他们的祖上对我大唐有功嘛。”

“是啊,这春试还是要特别情况特别对待的。”

群臣陆陆续续的说着,李治的神情微微一变。

以前,这些大臣就喜欢顶撞他,现在这些人还顶撞他,他们眼里还有没有他这个皇帝?

李治登基两年多了,他觉得自己也应该独当一面才行。

就在这些大臣嚷嚷着的时候,李治突然喝了一声:“此事朕意已决,就这么定了,此后再不议此事。”

李治说完,随即宣布退朝。

群臣相互张望,有些愕然,这般的李治,他们还真是少见,只是春试,他何以来这么大的勇气?

当初让武媚娘去感业寺,他也有坚持,可最后还不是妥协了?

这事,他真的也要坚持吗?

长孙无忌眼眉微凝,心中发出了一声暗叹,永徽三年,李治的翅膀硬了啊。

退朝之后,唐舟离宫,途中群臣三五成群,皆与唐舟拉开了距离。

这事,是唐舟提出来的,虽然他们在朝堂上跟李治据理力争,但他们也都清楚,如果不是唐舟提这事,李治又怎会坚持,这事怪唐舟了。

所以,大家想要孤立唐舟。

而对于这种情况,唐舟并不是特别的在意,这些人只是因为利益才这样做的,而利益这东西是随时都会变幻的,什么时候他们跟自己有了利益往来,这个时候的隔阂将再次烟消云散。

看透了这个,也就不必在意其他人的言论和孤立了。

至于这些人对自己的意见会不会影响唐舟以后的做事,可能会的,但唐舟若是想做一件事情,就算有人反对,他也是一定要成功的。

更何况反对他的人会多吗?

应该是不会的,至少像长孙无忌、程咬金这些人就不会,因为他们之间的利益牵扯已经有些根深蒂固了。

唐舟慢悠悠的走着,这个时候,长孙无忌从后面追了上来。

“唐家小子,一起走吧。”

唐舟笑了笑:“长孙大人可是有什么要跟在下说?”

长孙无忌一愣,没想到唐舟这么直接,但略微一沉思之后,便点点头道:“你小子啊,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你这么做,简直等于是阻断了权贵和世家子弟的升迁之路,你这不是为自己招仇恨吗?”

这么说的时候,长孙无忌心里都是有点恨唐舟的,与他长孙家有关联的人很多,这些人的升迁之路也影响着长孙家族以后是不是能够长盛不衰。

唐舟这么做,对他们长孙家是很有影响的。

唐舟看了一眼长孙无忌,道:“天高不高,地厚不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么做能为大唐选拔出最好的人才来,既然圣上让我来当这个主考官,我就有责任让大唐的人才不外流才行。”

说到这里,唐舟略微顿了一顿,然后继续说道:“虽千万人吾往矣!”

唐舟说了这句后,又露出了一丝浅笑,长孙无忌却是一愣,长孙无忌博学多识,唐舟这句虽千万人吾往矣他自然是清楚的。

这句话出自孟子: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意思也容易理解,反躬自问,正义确实在我手里,就算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勇往直前。

这是一种不畏困难和艰险的大气魄,就算所有人都跟我唐舟作对又能怎么样,只要我觉得对,那我就要勇往直前的去做。

这样的人,在很多时候都给人一种不够圆滑,太过于固执的感觉,而这样的人下场也往往不是很好。

但就算如此又能怎么样,对的事情,唐舟就是要做。

当然,唐舟跟其他这样的人又有不同,至少在唐舟看来,这事是可以做的,并不只是因为对才做。

唐舟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了,虽然一开始会遭到反对,但无可厚非的说,这事真的能够实行下去,因为这么做是最为公正,从后世这种制度一直延续下去,就可见一斑。

后世可为,唐舟当亦可谓,关键就在能不能够顶得住前期的压力。

当年李世民雄才大略,用了这个糊名制度,虽然对权贵和世家子弟网开了一面,但这几年下来,糊名制度显然已经慢慢在人马心中根深蒂固了。

所以反对糊名的,只是那些权贵和世家罢了,这些权贵和世家的势力的确很庞大,为了大唐的稳定,大唐天子一般也都不会对他们逼的太紧。

但有些事情,终归是需要做的。

唐舟说的话另有深意,长孙无忌一开始没有听出来,可直到唐舟走的远了,他才猛然惊觉,接着整个人的脸都变得苍白起来。

大唐,好久没有见血了吧。

-------------------------------

长孙无忌回到府上的时候,很多人都已经来了,这是长孙无忌早料到的,今年春试改革的比较彻底,显然已经触及到了这些人的利益,他们肯定是


状态提示:1520.第1520章 独断专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