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盐价高很快在洛阳城引起了影响,先是百姓怨声载道,接着就是有商家囤货居奇,把盐价给抬的更好了。
盐价更好,洛阳城就有些乱了。
而这些事情发生之后,唐舟派人将洛阳城的几大盐商请到了府衙。
古往今来,盐这种跟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多半都是有朝廷掌控的,朝廷掌控,能够有效的控制价格,以保证民间的稳定,当然,盐也是暴利行业,朝廷不可能将这样的赚钱机会交给别人。
不过朝廷虽然掌控着盐的买卖,但朝廷并不负责将盐卖给各家各户,他们只是将盐卖给商家,而后再由商家将盐卖给各百姓。
当然,并不是说谁想卖盐就能卖的,想要卖盐必须得到朝廷发放的盐引,只有拿到盐引后才能够去卖盐,而盐引掌控在朝廷官员手中,这也难免滋生一些问题,比如说很多拿到盐引的人跟官员的关系都挺不错,他们的后台也都很硬等等的。
盐商不好欺负,这是肯定的。
唐舟将洛阳城的盐商叫到府衙之后,便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诸位都是我洛阳城的大盐商,最近洛阳城盐价上涨,可跟诸位故意抬高盐价有关?”
来的盐商有十来人,个个都很有钱,身后也有势力,不过他们也知道唐舟是什么人,唐舟在京城深受李世民厚爱,跟京城权贵的关系也不错,来到洛阳城做的那些事情更让他们明白唐舟不是个好惹的。
因此唐舟问出这个问题之后,这些盐商的心都是有些紧的,最后一个最大的名叫孙枯的盐商站了出来,道:“小侯爷,盐价上涨跟我们可没有什么关系,这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食盐的来源少了,盐少,这价格自然也就涨上去了。”
唐舟眉头微微一凝,他有些不明白大唐的盐怎么会少的,他看了一眼孙枯,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孙枯一声轻叹,道:“小侯爷,事情是这样的,我大唐不是跟吐蕃发生了战争嘛,吐蕃所占领的青海是产盐很高的地方,如今那个地方不再供盐给我们,我们就只能从蜀中等地来运盐,可这毕竟不足以满足市场所需啊,现在不仅我们洛阳城的盐价上涨,就是长安城,怕也是上涨了的。”
盐多盐少对盐商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们反正是不缺盐的,盐少他们就涨价,盐多就涨价,这对他们来说很正常,所以孙枯的那一副担忧摸样根本就显得很做作。
唐舟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是认同孙枯说的这种情况的,吐蕃既然掌控着产盐大地,那么在发生战争的时候,他是肯定要用这个来制约敌人的。
不过在唐舟看来,这个并不是主要原因。
吐蕃这些年是东征西讨地盘扩大了不少,不过大唐却也从来没有从吐蕃之地进购过多少食盐,相反,大唐的地域也是十分辽阔的,就算盐湖不多,但其他各种产盐的地方却是不少,要自给自足并没有什么问题。
既然自给自足没有什么问题,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唐舟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谣言。
吐蕃跟大唐打仗,一些商家就利用这个来散播谣言,说吐蕃所占的青海之地控制了食盐向大唐的输送,进而导致盐减少。
百姓听了这个消息之后,肯定会去疯狂的抢购食盐,而正是百姓的这个行为导致了食盐的涨价,也许,盐商手里的食盐根本就没有少,他们只是在利用这些谣言来增加盐价,谋取暴利。
而因为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击破谣言的速度很慢,在谣言破散之前,这些商家已经在这段时间内赚够了足够的钱,而谣言击破之后,谁也奈何不了他们,毕竟谁也没说不让食盐涨价,谣言的事情他们也可以推的一干二净。
他们利用战争在发财。
想到这点之后,唐厅的那几个盐商,接着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不过食盐价格涨的太厉害,对我洛阳城的稳定可不妙啊,诸位觉得呢?”
几个盐商相互看了一眼,他们做生意的都很精明,唐舟话里的意思他们自然听得明白,如今食盐的价格已经翻了一倍,的确超出了一些百姓的购买能力,如今百姓怨声载道,唐舟身为这个刺史是很难办的。
几人将目光投向孙枯,孙枯面露难色,但还是说道:“小侯爷为我洛阳城百姓做了很多事情,我等虽不为官,但也想让洛阳城更加稳定,不知这样可行,我等回去之后,将价格适当调整一下,而后再想办法运来更多食盐,以解洛阳城燃眉之急?”
孙枯这样说完,其他盐商连忙跟着附和。
“是啊,小侯爷,我们回去之后就降价,争取让洛阳城稳定下来。”
“没错,如果其他地方的食盐能运来,洛阳城的情况肯定能解决的。”
“………………”
这些人在唐舟跟前说的很好听,唐舟嘴角一笑,道:“既然诸位肯与我唐舟共同维护洛阳城的稳定,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事不宜迟,诸位就请赶紧回去办吧。”
盐商离开府衙之后,一人望向孙枯道:“孙老板,难不成我们真就这样回去降价?”说到这里,他又道:“虽说唐舟难惹了一点,但我不相信他敢对我们怎么样,他毕竟找不出是我们散播谣言,抬高盐价的证据嘛。”
孙枯是个胖子,走起路来两条手臂很大幅度的甩着,只见他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哼了一声,道:“回去意思意思就行了,难不成你还真把那唐舟当回事了?”
几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