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之逍遥王>158.第158章 俯首称臣
记了阿史那吉这件事。

始毕可汗见自己儿子阿史那吉不战而退,且心生阴霾,龙颜大怒,他急忙召集大军准备再次席卷华夏大地,南下进攻晋阳城。与此同时,李渊听取刘文静的建议,同意与突厥结盟,亲自写信派遣使者送往始毕可汗。

使者将书信送往始毕可汗,始毕可汗拆开李渊书写的亲笔信,认真地看了一遍,早年他在隋朝待过一段时间,因此不需要用突厥语言书写,直接用华夏文字就可以了。始毕可汗望着信封上对始毕可汗的尊敬,亲启,心中的怒火消失殆尽,他知道了李渊的意思,迫不及待地拆开书信。

“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自去自来,岂非天所为也我知天意,故不遣追。汝知天意,亦须同我。当今隋国丧乱,苍生困穷,若不救济,终为上天所责。我今大举义兵,欲宁天下,远迎主上还。共突厥和亲,更似开皇之时,岂非好事且今日陛下虽失可汗之意,可汗宁忘高祖之恩也若能従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必以路远,不能深入,见与和通,坐受宝玩,不劳兵马,亦任可汗。一二便宜,任量取中。”

始毕可汗大喜,笑道:“唐公居然队朕有臣服之意!诸位有何建议?”

始毕可汗的部下有一人躬身道:“可汗,据臣所知唐公李渊非常人也,果然敢做非常之事。当年隋炀帝杨广被困在雁门郡,人马众多,我军进攻,没有一人敢出来迎战的。可是说来奇怪,太原救援兵到,我等畏若神明,全部都撤离。”

“既然天都将大任交予太原郡守唐公李渊,他必定能平定天下。不如我们答应他的请求,求取一些财物。如果唐公真的将新帝迎来,以臣之见此计不能答应。无论隋朝的皇帝是何人,对于我国来说都是大大的不利,一旦他们分散的势力聚拢在一起,那将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纵然可汗手中掌握四十万的兵力,与大隋王朝相比,仍然是不可同日而语。再说,大隋王朝的皇帝无一人信守诺言,炀帝杨广就是这种行径。若是下一任的国主仍然是这样的,到时候我方将损失惨重。”

“再说唐公李渊掌握十余万的太原军,兵强马壮,手下猛将如云。隋主必定对唐公甚是忌惮,我是唐公的话,我绝对不会前去。臣建议让唐公李渊自己称帝,我们才能答应。并且,我军可以派人相助于他定鼎天下,只要他能够对可汗俯首称臣,一切皆可答应!”

始毕可汗想了想,点点头,然后照这个给李渊回复了。唐公李渊接到始毕可汗的回信,叹息一声道:“刘大人,突厥却有狼子野心,正如大人所言让老夫俯首称臣,并且信中千叮万嘱除非我自立为帝,否则突厥大军如期而至。纵然老夫没有不臣之心,突厥可汗仍然强逼我自立称帝。无论成功或者失败,至少始毕可汗认为我李渊已经归顺,绝对不会再有反叛之心,才会全力以赴的帮助于我!”

“既然唐公知道突厥的狼子野心,不知唐公该如何去做?”刘文静躬身沉声道。

当初,刘文静被李逍遥诱出这么一个计策,曾经想到过后果会是这样的。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最重要的是李渊居然有如此的胆量,当真亲笔写信送给始毕可汗,无论是胆识还是魄力绝对是当世第一,刘文静知道这是考验李渊的时候。

李渊苦笑一声,无奈地说道:“既然已经踏出这一步,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了,如今形势险恶,只能俯首称臣,别无他法!”

于是,李渊将自己的回答回复了给使者,让他带回突厥国,回禀始毕可汗。始毕可汗一听李渊答应愿意归顺自己,高兴地手舞足蹈,急忙挑选五百名精兵,二千匹战马送往晋阳城赶赴李渊等地,由于突厥人、马的补充,使李渊的骑兵力量大大的增加。

李渊为了天下安定,不得已只能对突厥俯首称臣,将自己心中的不满以及怨愤全部藏在心里,就连李逍遥都为之愤怒,身为人子,居然让自己的父亲忍受如此大的委屈,李逍遥等人的心里实在是憋屈;身为属下的长孙顺德等人,他们不能为元帅分忧心里更是难以平静。

作为此计策的刘文静,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的,整日郁郁寡欢,就连其他人没有任何愤怒地目光看向他时,他都觉得这些目光是在责备他一样;裴寂见刘文静每日如坐针毡,夜不能寐,吃不下看着他日益消瘦的身子,担心不已,纵然他自己都觉得这条计谋实在是太过狠毒,即使解决了突厥危机,也使得李渊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太原郡守李渊遭受着突厥人的欺辱,无人敢在他面前提起这件事,可是度量大的李渊根本就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毕竟,李渊觉得自己没有损失什么,最多只不过是一句承诺,根本就无伤大雅,最后看见众多将士闷闷不乐,他自己旧事重提,并且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只不过是缓兵之计。

众人才恍然大悟,唯有李逍遥知道自己的父亲忍受了多大的委屈,他暗暗地将这笔账记下来,到时候一并清算,在心里暗暗地发誓道:“始毕可汗,今日父亲所受之辱,他日必定让你双倍奉还!”

可是,李逍遥不知道的是,李渊早已将李逍遥的脸色变化一一的放在心里,他微微皱着眉头,然后微微一笑的点点头,暗暗地想道:“逍遥的确与众不同,看样子日后李家的天下当真靠他来支撑了,只不过这件事


状态提示:158.第158章 俯首称臣--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