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雪耻>第二百二十一章 :绝对震撼(二)

第二百二十一章:绝对震撼(二)

话虽如此,但是彬山元大将也知道现在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虽然现在华北方面军下辖的部队确实有不少,但是真这能在这场战斗中排的上用处的还真没有。彬山元大将也研究过韩云华所部的战斗模式,他从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问题,那就是内蒙古军区的部队作战几乎都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斗方式,一旦战斗变成消耗战,除了完全有必要死磕外,其他的时候都会很明智的选择退去。

所以,彬山元大将对于韩云华所部的每一次行动都很重视,因为在他看来,那个可恶的支那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雷霆之击,让你连救援的机会也没有。尽管现在彬山元大将心头是怒火中烧,恨不得现在就将内蒙古军区踏为平地,但是理智却告诉他要冷静,也许那个家伙正等着他发狂出昏招呢。

彬山元知道会议是开不下去了,那边打成一锅粥了,求援电报一封接一封,那还有心思开啥会。而驻山西第一军的主力大部分被集中在了晋中和晋南以及晋东南一带,晋北地区的兵力十分薄弱,所以彬山元大将命令高木义人少将立即返回山西指挥战斗。由于现在韩云华所部处于绝对优势,高木义人少将手中又没有兵力,这样回去和送死简直没什么区别。因此彬山元大将命令他不必返回大同,直接赶到逐鹿同逐鹿的独立第124联队汇合,让他迅速赶到天镇救援。彬山元大将认为天镇只是韩云华yin*步兵第39旅团的一个诱饵,如果失去了这个诱饵,韩云华所部对皇军的威胁将下降一半以上。也正因为如此,接到天镇危在旦夕的电报时,大同的守军冒死也得去救援,这才给了那些可恶的支那人一个可趁之机。现在只需要将天镇保住了,那么大同的援军就可以原路返回大同了,到时候大同城内城外的军队里外合击,就算重创不了这支可恶的支那部队也可是粉碎其作战意图。

而逐鹿作为北平的拱卫县之一,一直都驻守着重兵,以前一直都是由山下旅团驻守,后来山下旅团在塞北会战时遭到了韩云华所部的重创,一个完整的步兵旅团战后只剩下八十多人了,幸好由于其旅团长山下奉文少将和旅团军旗都没有丢失或者损伤,再加上山下奉文死守张家口,弹尽粮绝宁愿同张家口城共存亡,给予韩云华所不造成了极大地伤亡,打出了大日本皇军的军威,所以在整个华北方面军几乎所有的军官都遭到大本营斥责的情况下,山下奉文少将却是唯一一个受到大本营通令嘉奖的军官。而几乎伤亡殆尽几近被全歼了的山下旅团也在大本营的督促下迅速的恢复了建制,其编制由原来的七千多人一跃成为了一个人数达到一万四千多人的加强旅团,而且还配备了一个拥有四十五辆坦克装甲车的战车大队,实力一下子飙升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

要知道,中日之战已经进行了一年半了,虽然日本占据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以及70的重工业城市,但是日本的国力消耗也是极其严重的,从日本大规模组建那些三编制的师团就可以看得出来。开战的时候日军绝大多数的师团都是下辖两个主力步兵旅团四个战斗联队的师团,而且很多师团都装备了很珍贵的坦克装甲车以及野战重炮。但是由于国力消耗严重,再加上兵力缺口极大,所以现在日军只能组建下辖三个步兵联队的丙等师团了,而且丙等师团可没有坦克装甲车,就连炮兵都是一个装备了12门75口径的野炮或山炮。但是山下旅团现在只是一个步兵旅团,然而他的装备之精良在中国战场上是有数的,单说那个齐装满员的战车大队就不是一般的部队所能比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下奉文少将现在就是一个披着少将军衔顶着旅团长职位的主力师团长,而山下旅团也就是当之无愧的皇军第一旅团。

当然这个时候,山下旅团就不可能再被当做地方守备部队用了,这样一支战斗力强悍战斗意志顽强的部队当然要用在刀刃上,所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才会派了一个刚刚组建的独立联队来守卫逐鹿。

逐鹿距离北平和天镇都不算远,乘坐军用卡车的话最多三个小时就能从北平赶到逐鹿,而从逐鹿到天镇也只需要不到五个小时,只要天镇的守军多坚持一段时间援军就能赶到。再加上高桥苔原大佐修筑的那些碉堡群高木义人少将也前去视察过,知道那是一个比较完备的防御工事,虽然由于条件有限,碉堡的数量不是太多,大多数都是用沙袋堆积而成的永久火力点,但是抵挡中国三个师的军队三天以上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再加上天镇的守军算上皇协军的话超过了八千多人,这么多部队就算是站着那里等韩云华所部来杀也不是短时间能杀的完的。用高木义人少将的话说,就是八千头猪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杀的完的。坚信天镇守军绝对能坚持得住的高木义人很赞同彬山元大将的处理办法,在接到命令后立即乘车赶往逐鹿。

但是这一次他们全部猜错了,韩云华所部的直接目的可不是为了占领大同或者是天镇,那对于现在兵力本就捉襟见肘的内蒙古军区绝对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负担,可要可不要。这次韩云华之所以要搞这么大动静,一方面是为了震慑晋绥军,以防阎老西搞什么幺蛾子。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补充军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当然还有打乱日军的作战计划。

内蒙古军区发展到现在除了韩云华的“雄才大略”之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一章 :绝对震撼(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