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雪耻>第三百零五章 :景阳冈反扫荡(十二)
,他这次的目标可不只是重创日军这么简单。现在日军一多半的作战部队都被他吸引到了东城区,他剩下的另一半部队必将会有巨大的收获。看到日军又杀气腾腾地上来了,呼延恶权心中一阵冷笑,暗道:“来吧来吧,有多少来多少,来得越多越好,到时候会有你们哭的时候。”

这次日军比较谨慎,一个个小鬼子都把腰弯的低低的,就连挑着那副“卫生巾”的家伙也显得极其“低调”,丝毫没有以前那样不可一世。呼延恶权此人也不是一个善茬,他看得出来,日军这是发动波浪式冲锋的前奏。所以立即招呼士兵们准备战斗,经过两三个小时的战斗,呼延恶权已经摸到了和日军作战的一些经验。所以他在日军还未发动冲锋的时候组织了三十多个平时训练时枪法极准的神枪手,充当狙击手来使用。

还真别说这三十几个人一出,效果还真不错。现在山东的日军还没有吃过韩云华所部的亏,还未知道中国已经有部队掌握了特种战的精锐,更不了解特种部队的恐怖。尽管经过韩云华所部的打击,日军也开始在各野战部队中普及一些特种作战的理念。但是那也只是在驻山西第一军以及北平周边的那些部队,至于山东这个刚刚受到日伪军严重打击的地方的小鬼子还没有开始接受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尽管呼延恶权的这些“狙击手”只是一个草台班子,但是也是提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山田大队第一中队中也不乏神枪手,但是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特种训练,所以这些优秀的鬼子兵也只是比较好的士兵而已,并不能形成真正的特种部队,那战斗力就更不要说了,这是对军队战斗力的严重浪费。

城东的战斗打响后不久,呼延恶权就暗中命令城西的部队开始集结。尽管呼延恶权只是将城中一半多一点的鬼子吸引到了城东。但是安培一郎少佐害怕城外有援军来救援呼延恶权,所以特意调了两个中队的步兵来加强城墙以及城门处的防御。

所以说呼延恶权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诺大的一个阳谷县的内城只有很少一部分鬼子在巡逻执勤。一千多呼延家族的精兵迅速在阳谷县的西城区集结了起来,并且在呼延恶杀的指挥下迅速杀向安培一郎少佐所在的宪兵司令部。

安培一郎少佐也算是生不逢时,原本在帝国陆军大学也算是一时人杰,但是自从出兵中国以来,尤其是近段时间,安培一郎少佐可算是霉运连天,被一个个不知名的敌人搞得焦头烂额的,今天更是被人莫名其妙地攻进了城,作为一个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武士来说这比杀了他都要难过。

但是眼下形势比较紧急,队在聊城各地区进行ji烈的破坏,有时候日军的一支运输队很可能在一次运输途中就会遇到十几次拦截。所以无论是日军驻山东最高指挥官尾高龟藏中将还是独立第十旅团旅团长长水野信少将都是一筹莫展,上边的大领导一不高兴,那么下别的小兵蛋子级别的安培一郎等人就麻烦大了。一天之内安培一郎少佐就接到三次旅团长阁下下达的命令,要求他们务必要在一个星期内扫清阳谷县残存的支那武装力量,否则提头来见。

然而城东的战斗一直就不顺利,别说是全歼这支胆大妄为的队了,就算是击溃都成了一种奢望。焦急的安培一郎现在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他很清楚此时的阳谷县已经不是几个月前的阳谷县了,也许就在此时就有很多潜在的威胁正好整以暇的窥视着他。阳谷县的天要变了,敌人绝不是想象中的那些,还有几支直到现在他都不清楚的强大的存在。

安培一郎少佐也明白城东的战斗要是一直就这样持续下去,对于他们而言绝对会是一场灾难,援兵就不要想了,独立第十旅团只不过是一个刚刚组建成的二线守备旅团,按编制上说是满编制的。但是日军的真正的精锐部队都会有一到两个联队的补充部队,这也是为什么日军的一个野战师团会达到恐怖的三万多人,可以同两到三个一级的部队抗衡。这里面日军战斗力强悍是毋庸置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军原本相当于国民党师一级的师团实际人数比国民政fu军一级的编制还要多上不少。所以,老是责骂队战斗力低下也不尽然。

然而这些好的待遇也只是相对于那些野战师团来说的,像独立第十旅团这样的二线部队在日军的编制中只是二流还不到,不说战斗力无法同野战师团比了,就是连待遇也天差地远。独立第十旅团只有五个步兵大队以及一些辅助部队,总兵力也不算少,有足足六千七百余人。

然而独立第十旅团所管辖的地域却是非常广阔的,聊城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管辖的总面积12000平方公里。辖9个县、169个乡,5645个行政村。

因此整个聊城的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面对于整个山东省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战略要地日军只是放了一个步兵旅团外加一些二鬼子。这倒并不是说日军不重视聊城,更不是说日军高级军官缺乏战略眼光。其实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一方面中国反抗势力在山东并不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五章 :景阳冈反扫荡(十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