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雪耻>第四百零三章 :大整编
任刘西元。

野战七师师长何光宇、政治委员彭绍辉、副师长兼政训处主任顿星云。

野战八师师长郭卫东、政治委员黄延卿、副师长兼政训处主任文年生。

骑兵一师师长傲烈格、政治委员李烈光。

骑兵二师师长胡敖曰格勒、政治委员蒋光烈。

骑兵三师师长童家勇、政治委员王志勇。

骑兵四师师长鲁江、政治委员许世国。

炮兵一旅旅长李保国、政治委员王家梁。

炮兵二旅旅长张福勇、政治委员黄志国。

机械化旅旅长万国权、政治委员徐国卿。

经过这次大整编,内蒙古军区只留了二十八万正规部队,剩下的全部转成预备役,也就是地方保安团。同时在韩云华的命令下,各部队的团长以上的干部立即到军区报道,包括各个地方保安团的团长和政委,团长和政治委员全部到塞北军事指挥学院学习三个月。而师旅一级的正职随同内蒙古军区替换下来的一百二十一名干部一起赴延安学习,带职学习期为半年,暂时没有职务的学习期为一年。至于部队里的事情暂时交由副师长之类的副手接管,而且军区会在塞北地区休整半年左右。

中央对于内蒙古军区的这次整编很满意,当然了,当接到罗荣桓发来的关于内蒙古军区高级军政干部严重缺乏的电报时,主席等人似乎也清楚自己一行人又被韩云华给涮了。不过内蒙古军区这几件事情办的确实不错,尤其主席等人返回延安的时候跟在后面的两百多辆大卡车上满满当当的物资以及这几天陆续送到八路军总部的八万多件棉衣确实没少减轻中央的压力,所以主席等人也就不计较这些小事情了。

经过整编之后内蒙古军区各部队都显得有些混乱,不管是从上层领导还是下层战士都对军区的这次大调整有些意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战士们熟悉的干部都被调离了领导岗位,其中还包括十几个旅长副旅长以及旅政治委员,战士们一时间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另一方面是由于新来的干部对于内蒙古军区的情况缺乏十足的了解,而且很多领导之前都是只领导一两千人个步兵团,但是一下子就被提拔到了师长副师长或者师旅长,要知道内蒙古军区的一个步兵旅人数就多达八千三百余人,比起国民政斧的一个步兵师也差不了多少,因此这些干部刚刚升任就显得有些拘谨。

不过幸好这次党中央也没有为难内蒙古军区,调来的干部都是真正的精锐,这些人都是从长征路上过来的栋梁之才,尤其是像肖华这样的少年英雄。别看此时的韩云华已经是内蒙古军区的司令员,而且年龄只有区区二十五岁,但是刚刚被提拔为野战二师师长的肖华的年龄却比韩云华还要小,1916年出生的肖华此时才23岁,比韩云华还要小两岁。

正是因为有这些真正的干部,所以韩云华才敢对军区进行这样重大的改革。原来的内蒙古军区部队虽然多,战斗力也不差,但是指挥系统却有些紊乱。首先是因为一直以来内蒙古军区的小编制太多,因为受限于八路军三个师的编制,其中朱总指挥也不过第十八集团军司令,下辖的部队也不过三个乙种师,而当时的内蒙古军区却有三十多万大军,要是整编起来其规模何止是一个集团军,最少也相当于一个战区。所以韩云华就没敢对部队整编,不然他和左权等人可就上了朱总指挥以及彭副总指挥的头上去了。

但是这次主席等人到内蒙古军区视察后让大胆放心地整编就是,部队不整编战斗力就上不去,小规模的战斗还好,要是真的打大型战役那可就麻烦了。就像这次华北会战,原本十几个纵队人数也算不少,但是却无法同曰军的七八个师团抗衡,不得不临时对部队进行整编。

部队整编完成后就要进行针对姓的训练,这一次韩云华指示部队要专门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阵地战、攻坚战进行训练,而各级军事主官也要加强对阵地战以及攻坚战的学习,而各部队的工兵团长也被集中起来教授怎样修筑防御工事。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适应,战士们终于还是接受了现在的状况,而且当战士们看到每天早晨司令员带着军区团长以上的干部进行训练,以往那种劲头又回来了。再加上特战队新一轮队员的选拔马上就要开始了,所以战士们的训练更加的拼命了,这让刚刚到任的罗荣桓更加清醒的见识到了韩云华的个人魅力。

说起罗荣桓大家都不陌生,者为后世十大元帅之一的军事家在抗曰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1937年9月,率师政治部和少数部队,在晋冀边界的阜平、曲阳、灵寿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抗曰武装,建立抗曰明煮政权。1938年到吕梁山地区,与代师长陈光指挥午城、井沟和薛公岭等战斗,保卫了黄河河防。同年秋参加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随后任115师政治委员。就在韩云华准备率领115师主力一部东进山东的时候,中央一纸调令将他调到了内蒙古军区担任政治委员。

说实话对于担任内蒙古军区政治委员罗荣桓没有什么意见,作为一个真正的[***]员他已经把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所以对于中央的决定它是完全的服从的。但是当他真正的见识到了内蒙古军区的强大之后他才知道自己肩上的胆子有多重。

在到内蒙古军区任职前罗荣桓专门从前线返回延安会见了主席,主席特别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三章 :大整编--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