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雪耻>第六百四十四章 :国共谈判
不清楚。不过被俘的那个德军排长却告诉苏联人,那位大人物这次是去会见一位叫韩云华的人,至于这位韩云华是干什么的他也不清楚。

那位德军排长不知道韩云华是谁,但是斯大林知道、罗斯福也知道。这个消息极为震惊。德国人竟然也注意到了这位战略眼光出色的中国将军。最重要的是,这段时间往返中国与德国的电报更加的频繁了,而且**方面兵力上调动也令人奇怪,首先驻守中国东北的部队竟然开始向中苏边境布置警戒线,而且还增派了边防部队。空军联合指挥部外面也布置了大量的荷枪实弹的步兵,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费解。

美苏英三国紧急协商,以目前的局势看,**似乎已经同德国达成了某种协议。要是再这样下去恐怕**真的有可能倒向轴心国。如果**方面彻底倒向轴心国,那么可以想象得到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首先**会和日本人联手彻底灭了国民党,然后**会和日本进行谈判,最多只需要付出一些地盘就可以终止这场战争。以现在日本这种情况向来很乐意这样停止这场战争的,相对于陷入中国战场这个大泥潭不可自拔的日本人而言,东南亚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那样的诱人,那里战略资源丰富,而且反抗却极为弱小。因此守住东南亚对于日本人来说那是很轻松的。

况且一旦**方面倒向轴心国的话,那么以**现在的实力出兵苏联远东以及云南缅甸那还不是一件小事,到时候苏联的远东以及英国的印度都将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之前人们只知道日本人打仗不要命,但是却都不知道中国部队有多么的厉害。

但是不管是罗斯福还是斯大林对于中国陆军。尤其是内蒙古军区的陆军是有相当的了解的。**方面的部队和盟军联合作战的机会不多,但是每一次**方面都会有惊喜。尤其是中苏联合攻击关东军的时候,**的部队展现出来的高素质却是让苏联都感到惊讶。所以韩云华所部的战斗力也被陆陆续续传回了国内,所以说斯大林极为不愿意同韩云华所部作战,因为那样竟会投入巨大的兵力。

德国的这一手确实打到了美苏英等国的软肋了,中国战场上的巨变使得德国方面也是春心大动,之前就有各种情报显示,前一段时间东线部队的大惨败和一个名叫韩云华的中国将军有很大关系,甚至于还有情报显示,前一段时间苏联军队的反击计划就是那位韩云华制定,并且亲自指挥的。

尽管希特勒一开始并不相信,就算是苏联人再如何垃圾也不至于接受一位中国陆军将军的指挥,因为那是对所有苏联陆军将军们的否认。但是随着战斗的继续,也随着德国的情报人员的不断努力,这位神秘的中国将军的身份以及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和表现陆陆续续被掀开面纱。尤其是在西西里登陆战之中,这位被希特勒无视了的中国将军竟然成为了北非盟军的总参谋长,一手策划了西西里登陆战,直接导致德国在欧洲最重要的盟友意大利的灭亡。

之后希特勒便将韩云华纳入了重点监视的范围之内,并且还专门制定了清除韩云华的作战计划。只不过亚洲的局势变化实在太快,计划还没有实施国民党方面便发生了重大的变故。

随后希特勒的幕僚在对中国的政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之后,建议希特勒和**方面进行接触,只要条件合适应该可以将**方面拉入轴心国的范围,最重要的是,根据**方面这几年的表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意识形态虽然重要,但是却并不能够完全战胜**党员对祖国的热爱,一切有利于中国这个国家的事情**都会不余遗力的,反之亦然。

紧接着盖世太保为希特勒推荐了一个人,一个军火商人,这个军火商人自称曾经为韩云华所部提供过军火,并且还为他们提供过一条步枪生产线。

希特勒听后大喜,立即命令潜伏在中国的间谍同**方面联系,而与**方面联系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同韩云华韩大将军联系,现在谁不知道韩大将军现在可是**方面最红的将军。同时也是最有实力的将军。

德国抛过来的橄榄枝让韩云华有点哭笑不得,德国人这是演的哪一出,怎的想拉**入伙,韩云华可是直到希特勒现在可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以德军现在的困境恐怕最多一年就会被赶回德国本土,**现在说什么也不能上这个贼船。

不过倒是可以利用一下德国人,给美苏英等国施加一点压力,在同主席等人密谈了一次之后,韩云华便开始同德国人扯皮。德国人倒是很有诚意,甚至于还提出为中日进行调停以及为**谋取中国的执政权力。

韩云华心里暗道,中日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那里说是想调停就能调停的。德国不行苏联不行美国同样不行。自日本全面侵华以来,中国多少仁人志士死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之下,又有多少人为了中国的独立自强付出了生命,因此中日两国必须有一个倒下。这场战争才能结束。

其实这个道理只要是一个中国人的恐怕都能想得明白,这是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生死对决,这是已经签了生死状的。但是外国人终究是外国人,他们不了解中日两国之间的生死大仇,还以为只要有大国调停就可以结束这场战争。

韩云华同德国人在政治上扯皮。在军事上韩云华也摆出了相应的姿态,这让苏联人和美国人很是紧张。韩云华的性格脾气那两位很是


状态提示:第六百四十四章 :国共谈判--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