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万亩的耕地面积,这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平均亩产量一石半计算,那就是一千五百万石的产量啊!按照每亩征收二斗(0.2石,大约四十斤)的基本税率,白衣军也能收取到两百万石的赋税。这样的赋税,足够支撑白衣军扩展到十万人以上了。而宁夏镇的粮食生产,养活三百万人,甚至是五百万人,估计是没有问题的。
本来,宁夏镇的畜牧业就很发达,马牛羊的数量很多,现在,粮食种植业也上了一个台阶,徐兴夏就完全放心了。伟人说得好啊,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一手握着枪杆子,一手握着粮袋子,腰间再绑着一个钱袋子,那就万事无忧了。当然,徐兴夏也不能盲目的乐观。从长远来看,宁夏镇的粮食产量,还是有点不足的。
在明末乱世,粮食很关键。那么多的起义军,是从哪里来的,不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被迫参加起义军的吗?如果有粮食吃,他们才不会去参与这种危险的游戏呢。明朝廷为什么会举步维艰,不也是因为诸事不顺,粮食生产屡受影响吗?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撑,很多美好的计划,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啊!
其实,徐兴夏目前的手头上,也只有这么一块地,是可以出产比较多的粮食的。他应该幸运,穿越到塞上江南来。如果是穿越到甘肃镇,那才是麻烦事。有老天爷的眷顾,要是连这么一块地都没有搞好,白衣军的未来,就会受到影响。好像延绥镇、甘肃镇、固原镇这些干旱而贫瘠的地方,徐兴夏就不要指望可以出产多少的粮食了,不需要往里面填大窟窿就算不错了。
当然,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徐兴夏也不是没有办法控制更多的耕地。宁夏镇的周围,其实还是有些地方可以出产粮食的。如巴彦淖尔草原,如土默特平原等地区,都可以开发成耕地的。问题是,这些地区,想要开发利用起来,还需要时间。巴彦淖尔草原暂且不说,土默特草原,还控制在林丹汗的手里呢。双方如果不狠狠的打一仗,白衣军根本不可能将土默特草原抢到手。
除了这两个草原之外,其他的地方,暂时就没有考虑的必要了。大明朝的西北地区,包括整个山西,以及陕西的北部、西北部等地,粮食产量都是很低的。这些地区,大部分都很干旱,降雨量严重不足。至于遥远的陕西行都司(甘肃镇),那就更加不要说了。白衣军进入这里,多半是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
除非是白衣军杀入成都府,控制四川,才能获得又一个上等的粮食产地。四川作为天府之国,粮食的产量还是很大的。其中,光是四川盆地的耕地面积,就有三四千万亩啊!而且,四川盆地不受小冰河期的影响,即使是在小冰河时期,也能够正常的出产粮食。这在明末来说,绝对是很大的优势啊。
其实,受小冰河期影响最大的,就是北直隶、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广等地了。这几个地方,也是日后起义军转战得最多的地方。白衣军如果进入这里,受到小冰河期的影响,估计压力也是很大的。至于遥远的江南,倒是没有受到小冰河期的影响,可惜太远了。白衣军如果打到江南去,估计统一全国,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
从平虏城到宁夏城的道路,都已经使用水泥路连接。这是标准的后世四车道,一眼看过去,十分的宽敞。这条路本来就是直线,铺设水泥路的时候,又专门拉直了,看起来就更加的笔直了。当时没有汽车之类的,更没有超载的说法,因此,水泥路的质量,只需要能承受四轮马车的载货量就可以。简单的说来,就是三寸厚的混凝土就足够。甚至,某些地方只有一寸厚,也基本够用。
水泥路的最大好处,就是马车行驶的速度快,不颠簸。下雨天的时候,又不会泥泞,不会阻碍车辆的通行。这对于当时的运输行业来说,绝对是天大的福音啊!运输业的各位大佬,最怕就是下雨天了。正是依靠水泥路为骨干,宁夏城的各项物资,才能迅速的运输到黑山营。而各地的原材料,又能迅速的集中到宁夏城。
“哒哒哒!”
马蹄踩在水泥路的上面,发出清脆的响声。
在水泥道路的两边,时不时的,还有一些两三层楼高的楼房。这些楼房,都是标准的砖混结构,比一般的砖瓦屋,要坚固很多。这些砖混房屋,也是徐兴夏提倡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万一,嗯,真的是万一,有大量敌人入侵的情况下,可以驻守火枪手,节节抗击敌人的进攻。当然,目前看来,好像没有这个必要。
官军的进攻,明显已经失败。自从豹骑军突然出现在延绥镇,围攻榆林城以后,官军的整个作战计划,就被全部打乱了。延绥镇的军队溃散了。单独依靠固原镇的军队,自然不敢发起进攻。而甘肃镇的军队,甚至还没有完成集结。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朝廷肯定不会那么快发起第二次进攻的。朝廷耗不起啊!
综合各方面的情报显示,之前的进攻,应该是三边总督组织的。换言之,战事还局限在西北四镇范围内部,资源的调动,也局限在西北四镇的范围内。之前的军事调动,肯定耗费了黄克缵很多的资源。无论是军费的开支,又或者是粮食的消耗,对他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身为三边总督,他手上可以利用的资源并不多。
西北四镇,本来钱粮储备最多的就是宁夏镇。依靠宁夏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