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游戏民国>747 突袭 十四胜利在望?
,他们也在不停转移阵地,非常狡猾,一看就是远东战场上下来的老兵。他们这个阵地是正面掩护老虎山主峰的关键,后面有交通壕和老虎山主峰相连,这条战壕后面还有一条预备战壕……老虎山主峰上应该有苏联人的炮兵观察哨,如果我们拿下了那里,就能用来指引我们的炮兵封锁赤塔的西大门了!所以这个位置非常关键,你们如果能在敌人的战壕上面打出一个破口,师部就会把所有的预备队投进去,一举拿下老虎山!打出咱们第六师的威风来!”

参谋们永远都是对作战计划沉默信息的,可是对于黄石这样的营长来说,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尽可能保住自己弟兄们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黄石发现,在苏军的战壕前面曾经发生过激烈残酷的战斗,战场中间到处都是打坏的武器,散落的弹药,还有战死的曰军和苏军的士兵的残肢断臂。在望远镜中,苏联人的战线一片黑沉沉的。两军之间的地段,已经被打成了弹壳套弹坑。还有星星点点的鬼火在战死的两军士兵的尸体间散布。夜色当中,这里就是一个修罗地狱似的地方。

黄石对这一切早就是见惯了的,没有任何恐惧,他转动着望远镜,冷冷问道:“敌人的障碍物呢?”参谋嘿嘿一笑:“早就让曰本人清理干净了,现在还有师炮团看着,只要有动静就是一顿炮弹揍过去。所以障碍物已经没有了,你也看到的,雷区也不存在啦,不过个把漏网的地雷总是难免的,就是这么个情况,大佬黄,好好干,全中国都看着咱呢!”

黄石扫了他一眼,哼了一声:“全中国看没看见我无所谓,关键是你这个大参谋得看好了。你在这里,还要兼顾协调火力的。守着你的电话机子吧!看到那里需要火力支援,就赶紧摇你的电话。还有……千万别报错数据,七百多号弟兄的姓命都在你手里面攥着呢!”正说话间,直接配属给54步兵营的两门120迫击炮也运动了过来,事先在这里开始准备发射阵地和弹药了。等布置得差不多了,炮排排长满头大汗地挤到了两人身边:“黄营长,刘参谋,咱们就位了。什么时候开始进攻?”

……“司令员同志,朱可夫同志的第27特别集团军报告:一切准备就绪。他们问: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进攻?”

“再过半个小时!”乌列博维奇元帅略显得有点焦躁地看着自己的腕表。嘴角抿成了一条刚毅的线条。虽然对马上就要开始的战斗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过他的心情却异常紧张,不是因为白色波兰……而是为德国!因为苏联在打败白色波兰之后,就要和德国一决雌雄了!要知道现在远东的苏联红军可正在被德国人的学生中国国防军修理呢!学生打不过,现在却要直接挑战老师!这件事情想想也不靠谱。可问题是现在苏联好像已经别无选择了,除了利用雨雪天气对德国发动一场人海+火海的决死进攻,就只能等死了!而今天的这次总攻,就是为了赶在11月之前接受苏波战争而发动的。现在在布瓦格河东岸的布列斯特突出部已经集中了30个步兵军,四个坦克军的强大突击力量,还有超过一万门大炮也被运送到位了。只要等到天一黑,就可以从南北两路对布列斯特突出部的根部发动突击了!一旦撕开了这个口子,整个布列斯特波军集群就将仓惶逃窜了,而自己的骑兵军和坦克军用尾衔追击的办法就能打垮他们,从此彻底解除波兰对苏联的威胁。以后就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佬了!

沙波什尼科夫大将也在这个作战室里面,他是苏军统帅部的代表,亲自来向他传达斯大林同志的最高指示,同时还要监督波兰方面军作战。这位苏联红军总参谋长闭着眼睛,端坐在椅子上面。眼前放着沙盘和地图,还有波兰、德[***]事部署的情报,这些资料他都已经看过很多次,差不多能背出来了。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血与火在整个东欧大地上面蔓延……是啊,主动进攻德国!这是任何一个欧洲军事专家都不敢想象的!可却是苏维埃祖国唯一的生路,如果这次进攻失败,那一百万到两百万红军战士的牺牲就毫无价值了……他坐在那里,突然猛地站了起来,正在紧张工作的参谋都吃惊地看着他突然的动作。大将睁开眼睛,眼神已经恢复了坚定的色彩,无论如何,总要先打败波兰!他看着乌列博维奇元帅:“司令员同志,可以开始了吧?”

元帅点点头,也站起身,大声吩咐道:“通知前线各突击重点和后方炮群测试通信线路,突击集群开始预备,等候命令!”

后方的炮群缓缓地扬起炮口。配合苏联红军突击作战的炮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直接支援步兵和坦克攻击的炮群,主要由苏联红军各师属、团属炮兵所组成,主要装备122和57反坦克炮。这些炮群现在都和突击集群建立了有线通讯网络。由前线的炮兵观察员直接指挥炮火支援。第二层次的炮群是由军属和总部所直属的压制炮群,包括30个重炮团,和10个重炮兵师。他们负责远程射击,遮断战场,并且进行炮战。目前苏联的坦克、飞机或许在数量和质量上面都落后,可是他们的重炮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之一,或许只有中国和德国这两台军事机器才能同它们一较高低,波兰……根本不值一提!

一枚枚擦得锃亮的炮弹已经从弹药储存仓库中运出,装上了不同的引信。都在静静地整装待发!只要上面一声令下,这些炮弹就将把毁灭


状态提示:747 突袭 十四胜利在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