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彦四十多岁,眉目疏朗,气定神闲。他抱着女儿阿楚,一声不吭的看着蔡瓒。蔡瓒说完了来意,黄承彦却没有任何表态,既不说愿意去,也不说不愿意去,只是聚精会神的看着女儿阿楚在玩手中的玩具。
蔡瓒有些讪讪,求助的看了一眼大姊蔡琳。蔡琳冲他使了个眼色,笑道:“在这儿吃午饭,我昨天刚从山里摘了些野菜,味道很不错的。”
蔡瓒点头道:“那再好不过了,大姊,我车上还有一些酒,我让人搬下来,今天和姊夫好好喝一杯。”一边说着,一边起身匆匆出门。
黄承彦抬起了眼皮,看了一眼蔡瓒步履匆匆的背影,淡淡的说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蔡琳轻轻的推了他一下:“你看你,多少给我点面子。对了,你可有什么想法?”
黄承彦目光一闪:“我去一趟成都,替他们传个话。刘表的确不是乱世之才,如果一直让他在荆州,将来少不得要经战火。如果能让车骑将军顺利的进入荆州,也许会让襄阳逃过一劫。”
蔡琳眉头一皱:“那你呢?”
“我闲散惯了,不喜欢侍候人。”黄承彦低下头,从阿楚手中接过玩具,柔声道:“阿楚,看好了,爹爹再给你做一遍,你可要记住,不能再忘了。”
阿楚睁着一对乌溜溜的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他的双手。黄承彦的手指修长而有力,灵活得让人不敢相信,那个阿楚摆弄了半天也没打开的玩具在他手里拨弄了几下,就散作一堆木块。不仅阿楚看得眼睛直了,就连蔡琳都有些不敢相信。
“爹爹好棒!”阿楚拍着小手,欢欣鼓舞的笑道。
“那当然。”黄承彦得意的亲了阿楚小脸蛋一下:“爹爹是最棒的。”
“君子虚怀若谷,你这可是自比如山了。”蔡琳忍不住笑了一声,眼中流露出骄傲的光芒。黄承彦有一双巧手。阿楚的玩具全是他亲手做的,他们的女儿阿楚虽然才三岁,可是同样有这样的天赋,在这方面的进步非常神速,有些连她都搞不明白的玩具。阿楚却能解开。
“我只是说一句实话罢了,有什么好谦虚的。”黄承彦淡淡的说道:“你把我的书房关好,不要让任何人进去。”
“知道了。”蔡琳应了一声,又央求道:“茂珪(蔡瓒)来一趟也不容易,你就和他喝两杯,也算是给我点颜面,可好?”
黄承彦点了点头。蔡琳大喜。转身出去,把一直在等候的蔡瓒叫了进来。蔡瓒捧着一坛酒,一边走,一边急切的问道:“姊夫可曾答应?”
“你放心,他会去益州的。只是你不要再提了。当初你们将小妹嫁给刘表,他便不赞成,现在又要背弃刘表,他很不高兴的。”
“知道了,知道了。”蔡瓒红着脸应道。刘表入荆州时,他们的父亲蔡飒已经死了。他们弟兄为了讨好刘表,想把当时才十一岁的小妹蔡環嫁给刘表,曾经征求蔡琳的意见。当时黄承彦就非常不赞成。一方面是觉得年龄差距太大,蔡環的性格又有些娇蛮,不仅不会讨好刘表,反而可能产生矛盾。二来他认为刘表这人虽然有名气,但是能力有限,在太平之世。他也许能做一个好官,可是现在是乱世。以他那种名士派头,最后肯定会被别人吞并。蔡家兄弟没听他的,硬是把蔡環嫁给了刘表,现在果然如黄承彦所言。蔡家兄弟现在想改投刘修,这和背叛没什么两样,等于是一错再错,难怪黄承彦不高兴。…。
……
刘修站在高台之上,看着下面正在忙碌的工地,心中喜悦不已。大汉有几个造船有名的工厂,最大的在豫章,其次便是益州,再往后就是会稽船厂和番禺船厂。不过,他入主益州之后,在政策上和人才上都大力向船厂倾斜,益州船厂的规模迅速扩大,早已经超过豫章,成为大汉第一,如今有上万人在船厂里工作,夜以继日的打造战船。
阎忠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船模:“将军,这是将军座船的模型,他们特地做了送给将军做纪念的。”
刘修接过船模,高兴的连连点头:“漂亮,做工精致,结构也合理,将来这船就是进入大海,想必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们说了,按照模拟的风浪,近海应该不成问题,至于远海航行,他们可就没把握了。毕竟这些船师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
“这是自然。”刘修爱不释手的把玩着船模,心里有几分得意。这年头造船原本都是根据经验,由富有经验的大船师安排下料,加工,组装,在船最后成型之前,这个船究竟是什么样子,只有大船师清楚。经验这东西往往是很难用言语说清楚的,就算是大船师也有失手的时候,如果是小船也就罢了,造楼船这么干,那可太冒险了。
于是刘修要求他们先造船模,按比例做出模型,在能够模拟各种水文的池中进行试验,如果能够符合要求,就按图纸加工,如果不符合要求,就再继续改进,一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这个办法在开始的时候遭到了大船师的一致反对,理由是他们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而实际上却是担心从此丢了饭碗。对于他们的反对,刘修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他一面宣传这么做的好处,一面拟定了不同级别的船师薪俸,并和几个大船师签定了合约,只要他们不犯错,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可以雇佣他们一辈子,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大船师们有了保障,最后答应了刘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