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二百九十七章 走队

第二百九十七章走队“仝明,你为什么要告诉本官,莫要说什么德化,本官来杭州半年,几乎没有任何动静,更无从谈什么德化。”

“有所求,人无利岂会往?”

“那你贪的什么利?”

“郑知府写的那本中庸,在下看过,很精辟啊。”

“直接说出你的来意。”

“你的中庸之道是调和yin阳之道,郑知府身边不乏能人异士,包括几个学生,天资都很高。郑知府本人更是天资过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没那本事,你直接说。”郑朗皱眉道,他最怕听到的就是这句话。

才高也会招人忌。

其他朝代,才越高忌讳越多。换作疑心的君主,自己十有**得到不好的下场。就是赵祯朝,自己也要防止三人成虎。

“请郑知府耐心的听我说,”仝明不以为意,又徐徐说道:“论国家大事,论才赋文,我不及郑知府远矣,然而郑知府行事光明磊落,包括府上的学生,阳重,yin却少了。yin阳不调和,何来中庸?”

老子的中庸竟然让你这样曲解,郑朗啼笑皆非,道:“你意思是你给我带来一份yin气?”

“也不是yin气,是一些小手段,但绝不是鸡鸣狗盗,能拿得出,就象郑知府给有本领的工匠年薪一千贯,在下的旁门左道不亚于这些工匠,所以在下毛遂自荐,期求投入郑知府门下做一门客。”

“做我的门客不难,我也缺少门客,”什么yin啊阳的,郑朗没有当真,可家中门客仅施从光一人,要么郑州的作坊管事柴克明,随着自己这摊子事越来越大,人手已经不足。

司马光离开后,王安石一个人也变得安静下来,严荣有什么资格与他争,范氏兄弟更不想争,于是无聊之时,跑到于潜与司马光吵,司马光高兴的不亦乐乎,先敬若上宾,然后再吵。这件事也成为杭州的雅谈。但两年后王安石也要去科举,家中更缺少商议的智囊。

郑朗从没有小视别人智慧,自己高明的地方,是后世的知识,终需要人补漏拾遗,因此早晚要增加门客。

继续说:“但我也有底线,你说的韩信,我懂,是有作用,是yin着……可你触犯了我的底线,小者为家,大者为国,同是宋朝子民,无论他们犯下什么错误,都是同国的人,同家的人。有本事惩戒就惩,没有本事惩戒就不惩,不得借用任何他国力量进行处罚,除非他已经逃离我朝。至于国与国之间,可以纵横捭阖,但是外交,却不等同用外国的力量对付本国人。这个韩信之策,我不接受。想做我的门客不难,只要你想出他策,我会让你投于我的门下。”

仝明愕然,这是什么古怪的底线,嚅嚅道:“它是最好的办法。”

“我知道,想办法与那个郡主联姻,船上还有许多倭奴国的贵族女子,她们仰慕我们中国文明,只要择一些家世好,又与此案没有牵扯的人家,那么不但倭奴国的皇族,有可能一些贵族,会竞相与我国交好。不但可保两矿太平无事,也可指使他们协助我们进行抓捕。也就是君所说的韩信。”

“是啊,不用付出多少,何乐而不为?”

富弼琢磨一下,道:“这个办法好。”

“好什么啊?太宗攻打幽州,没有攻克,你知道坚守幽州城与我朝血战的是什么人吗?九成是我们汉人!一个最看重根的民族,一旦到海外,立即不认祖宗,古怪来哉,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国家没有善待,不给怎求?只有给了,帮助了,他们才会想家。还有,一直没有培养国家观念。”

大家尽忠的不是国家,而是皇帝。

一个是国家,一个是皇帝,两者会造成什么反差?

郑朗说完揉脑袋,也不能怪仝明,家国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也确实是好主意,可没有人明白他的内心。其实si盐他根本不想动,顶多改善一下亭户,稍稍打击大亭户,不难做到,两浙江淮七千亭户,免一免税,也不过三万贯收入,朝廷损失不重。真正可恶的大亭户也不过一两百户,能动得起。

但si盐动不了。

这玩意儿几乎是十倍的利润,比后世贩毒利润还要大,又好脱手,谁个有本事阻止?

韩绛与吕公弼已经将纰漏捅开,又出了人命。若是李用德杀的人,谢天谢地,案子了结。俺不想再过问。但人不是他派人杀的,查不查?或者自己也学其他的官员载赃,将命案载到李用德头上?

不得不查下去,可对方的势力让他忌惮,看样子,自己还低估了些,那么此案办的难度更大。

放下手指头,又问道:“仝明,本官问你,你是哪里人氏?”

“在下是仁和北关人氏。”

“听你的话,你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为什么屈于我门下,想做我的门客?”

“算是有本事,可非是正途,青年时几度科举,连一个举子都考不中,做学问不成,可学问放在其他方面,却屡屡建树。比如经商,在下几个不小心,家产便有几万贯。”

听他说几个不小心,崔娴在边上笑了,道:“仝郎君,喝茶,喝口茶再说。”

“谢过崔娘子。”

等他喝过茶后,郑朗又问道:“你如何知道本官的安排?”

“与他们,我也有些来往,虽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做什么,大约的我能猜测出来。本与我无关,这段时间见他们有些惶恐不安,心下狐疑,正好今天听郑知府说起契股的事,又想到郑知府那首曲子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七章 走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