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超级中华帝国>第166章 :大军云集 (上)

凤阳县城,日军第13师团司令部。

司令部里气氛显得格外沉重,师团长获州立兵脸色铁青的抽着烟,烦躁异常的来回踱步,从凤阳峡仓皇撤回来的第58步兵联队联队长仓森公任大佐站在他身后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等候着获州立兵的处分。

倏忽之间,一阵脚步声从司令部门外响起。

获州立兵停步转身只见参谋长钿勇三郎已经神色匆匆的大步走了进来,等下问道:“钿勇君,情况怎么样?泽田君和骑兵第17大队撤回来了吗不跳字。

钿勇三郎神色惨然的摇了摇头道:“将军,据侦察兵报告,我骑兵第17大队在天马峰一代遭到了支那装甲集群的围攻,已然全体玉碎,至于泽田将军,很可能也已经为天皇陛下尽忠了。”

“什么?第17骑兵大队也完了?”获州立兵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经过此战,他的第13师团基本上来说已经损失过半了,主力第26旅团除了第58联队逃回来不足千人外,余下全军覆没,加上骑兵第17大队,可不就是半个师团的兵力吗。

钿勇三郎没有回答,而是表情沉重的点了点头。

顿了一顿又道:“不过所幸的是我山炮第19联队由于撤退及时,已经平安撤了回来。”

听说山炮联队平安无事,获州立兵的脸色又稍微缓和了一些,毕竟炮兵联队可要比骑兵大队重要多了,没有了骑兵可以很快组建,没有了炮兵那对第13师团的打击是致命的,如果失去了炮兵联队,那么第13联队的战斗力至少要下降三到五成 ,尤其在现在第26旅团几乎被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山炮联队对于13师团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沉痛的沉吟了片刻,获州立兵忽然抬头道:“我们的航空兵呢?立即请求航空兵对支那军进行轰炸,尤其是他们的装甲部队,一定要将其消灭,否则将会给皇军造成很大的麻烦。”现在的获州立兵对于乔安邦的装甲部队可是恨得牙痒痒。

无时不刻不想除之后快,但于中国战场的情况特殊,加上日军大本营历来重视海军而轻视陆军的发展,所以此时日军的各大师团普遍的缺乏对付装甲部队的武器装备以及战术战略思想。

想来也很正常,在此时的中国,由于国家贫弱,无论是国军还是八路军,许多的抗日武装连步枪子弹都难以得到保障,又怎么会有数量规模如此庞大的装甲突击部队呢?

所以救国军装甲旅的横空出世,注定了鬼子会措手不及,除了动用空中力量进行轰炸外,还真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而且空中轰炸命中率十分的低,所取得的战果也大多不尽如人意。

其实在南京保卫战之时,乔安邦虎贲旅装甲营就已经让鬼子吃足了苦头,不过由于虎贲旅装甲营的装甲数量只有区区几十辆,并没有坦克,只是一些较为先进火力较为强大的装甲车而已,日军高层认为其充其量也就是有一支能够造成局部战局麻烦的战术部队,所以未能引起日军足够的重视。

最重要的是,当时华中方面军已经开始着手策划刺杀乔安邦的秘密行动了,他们一致认为,只要除掉了乔安邦,那么他的虎贲旅也就不攻自破,很难再形成有效战力。

所以就没有向大本营申请研制可以对付中国装甲战车装备,或者为侵华日军申请配备装甲部队,事实上就是华中方面军想配备装甲部队也绝没有那么容易,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几乎所有 战略资源都是依赖于进口,而且还要维持海军这个庞大吞金兽,能够分给陆军的战略资源实在是少得可怜。

所以侵华日军顿时间内想大规模装备装甲部队是很不现实的,就像日军不推崇冲锋枪一样,其实不是他们生产不出来,主要是冲锋枪这类的自动武器消耗太大了,真正大规模配备对后勤的考验是严峻的。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鬼子的家底薄,经不起折腾。

不然在原先的历史长河中,日军在二战爆发以前和美国都保持着贸易关系,大肆从美国进口战略资源,他们如果想搞到一些加兰德步枪做实验,应该不是问题。

以日本的工业水平,仿制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也应该问题不大,但是日本为什么没这么做?原因很明显……。

所以这也是日军向来提倡高效战斗,节省弹药的原因。

其实以当时日军的装备和后勤补给线的稳定在整个亚洲都难逢敌手,日军训练有素是一方面,装备精良也只是相对于贫弱落后的中国等亚洲国家,和欧洲列强以及美国相比的话,日式武器就是个渣。

就是因为亚洲各国太过于落后,才有了中国的十四年抗战,才有了日军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斗,才有了数百辆日军豆鼓战车横扫东南亚的骄人战绩。

不过,现在因为乔安邦的到来,因为救国军的存在,这一切都将被改变,训练有素、备精良的日军在装备更加先进的救国军面前,只有败仗这一条路可走了。

无论南京保卫战中的千里转战,还是先前在淮河南岸的正面交锋,都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淮河南岸这一战的胜利,也有很多因素,武器装备的精良是一方面,出其不意,让鬼子措手不及也占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要性,如果鬼子事先得知了救国军的行踪和意图,在南岸大肆修筑防御工事,沿河防御。

那么救国军能不能顺利渡河 都是个问题,更别说将鬼子击溃了。

“回禀将军,我们的航空兵不久前就已


状态提示:第166章 :大军云集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