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铁翼鹰扬>29章 竞夜空降

伞兵在这个世界上,绝对是第一闪电突击的力量。自从它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上崭露头角之后,郭朝东与他的伞兵团,就成为当时军人当中传奇。

尽管当时郭朝东他们有半自动武器、有12.7毫米机枪、有火箭炮,但那同样几乎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最终郭朝东与他的伞兵团,在特种部队的配合下,以一团之力对抗有重炮一个完整的步兵军,并切断了当时德国装甲旅的归路。从而让德国未来的三个名将,成了中华联邦的军事教官。

而这也奠定了中华联邦国防军,此刻拥有的“全球闪电突击”能力的基础。盟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恰是看到了这样的传奇,所以他也打算把自己树立成另外一个传达——大规模空中突击第一人。

150万军队的空降,听起来是笑话。因为仅凭飞机,这是无法实现的行动。但有数千艘飞艇的运输下,这就是可能的行动。甚至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陆军上将可以自豪的说,这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

黑色的夜里,地面上成群的伞兵已经开始集结并行动起来。当然盟军的伞兵没有像中华联邦那样,直接用“飞鼠服”进行快速部署的能力,甚至他们不会跳滑翔伞。这在空降中无疑是危险的行动,只是15000人的特种部队已经给地面的德军指挥系统,造成了相当的混乱。

在德国集团军的后方,只有一些由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与新兵组成的警察师。而且此刻他们必须接管整个集团军群离开之后,变得空虚的大片土地。他们是轻装步兵的编制,除过悍马车之外没有任何的装甲力量。不过当天空里的运输机群飞过之后,成群的伞兵在天空里成群的降落伞下晃荡的时候,这些警察师还是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这些个混蛋,像是第一次世界那样的雷霆国际!知道吗,当时我对付那些家伙……很不好打交道!”

开车的是一个老兵,同样也是新兵们的班长。因为有他在,新兵们初次加入战斗的紧张不那么强烈。他们手里的突击步枪放在悍马车的车窗上,眼睛盯着外头的时候,与老兵聊着天。

车顶上架着12.7毫米的机枪,其他车上还装有25毫米的防空炮,又或者说无后坐力炮之类的武器。机枪射手的装甲板上,固定着红外探照灯,让戴着红外夜视仪的士兵可以看得到敌人。另外就是驾驶的老兵,他同样戴着单人用的红外夜视仪。至于其他人,只好在这关灯行驶的时候,睁大他们的眼睛,紧张的看着四周。

他们可看不到天空里正在飘浮的降落伞,除地偶尔在盟军特种部队攻击下,残存的探照灯的灯光里闪过的探照灯的身影。

“唔,别紧张,他们距离我们远着呐,我们要到我们的目标去……不要慌里慌张的打算,不然那些伞兵就知道我们还在这儿了。”

这是一个排级战斗队,包括了尖刀班与后卫班的共计4辆悍马车,另外两车卡车拉着排里剩下的人以及战时加入的迫击炮班,以增强整个步兵排的火力。他们的任务,是防御城市的边缘。

这是当一切联系全部中断之后,警察师的师长下达的命令。此刻他们不可能到野外去与伞兵交战,因为与其在野外消耗掉整个警察师的力量,不如坚守城市并肃清城内的特种部队,形成盟军包围里的一个钉子更好。

按照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陆军上将的计划,盟军的空中突击部队,将割裂欧洲的德国人的两个主要集团军群的防线。同时前后夹攻之下,吃掉一个完整的德国集团军群,另外还想要吃掉多达50多个师的德国海岸防御师。这的确是一种有风险的选择。

因为倘若德国另外一个集团军群,发动有足够空中武力的反攻。而且如果他们能够遮断事实上,是陷于包围中的盟军空降兵团的话,那么也许盟军将会从欧洲全面撤退。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陆军上将,估计上军事法庭的罪名也就已经够了。

但反过来的话,盟军用强大的空中武力,来保障空中运输的通畅。那么被包围的德国一个集团军群与那些海岸防御师就真的危险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陆军上将,将会是战术上应用最大规模空降部队的绝对明星。而德国要面对的,恐怕就是再度被击败的问题了。

但现在,战斗正在激烈的进攻,谁胜谁负都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盟军的伞兵落地之后,草草的清理了空降场附近的德国警察部队,同时他们建立起了防御工事来抵挡德国警察部队的进攻。这对于只有轻武器的伞兵而言,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他们唯一有利的是,此刻德国人的集团军群的下面是面向诺曼底的,在那儿诺曼底海滩上的盟军也已经发动了牵制性攻击。

如同缝纫机那样响起来的,是德国人野马车上的12.7毫米机枪的射击声。好像钉钉子的声音,那是25毫米高平两用炮的轰击。相对于12.7毫米的机枪,这是一种更令人担心的武器。它们发射的曳光榴弹会如同一枚手雷那样爆炸,而且可怕的是,它们的爆炸因为射程达到了200~300发/分。

一枚手榴弹也许对于散兵坑里的士兵造不成太大的影响,但这种对地最佳有效射程高达2000米,最大射程达4000米的防空火炮,拿来对付步兵的时候,那实在是一种令的容易黯然神伤的武器。

连续的爆炸声里,盟军伞兵散兵坑附近的植被,被细密的榴弹的弹丸直接


状态提示:29章 竞夜空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