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战神之战>第三章 战旗飘飘 【十二】

敌二排没有在城外开阔地堵住红四排,三排依然沿大路向虎子和敌人缠斗的石林扑来,但现在中间还夹了个和敌二排缠斗的红四排。敌连长几次出现在铁英有效射界内,但铁英怕射杀了连长敌道城里的战斗不久也会打响,不敢把敌连长伤了,何向城里溃散,听后面大路指导员们枪声已经断了有些时候,知况现在也没有时间伤人。命四排长争取不与跟上来的敌三排纠缠,快速后撤,自己单枪直扑仍在和虎子对射的十几个敌人。

这十来个敌人是一连和营部警卫排残兵组成的乌合之众,不过说是乌合却也有相当的战斗力。你想,经过两次伏击不死、后又被虎子从后面一直追杀而来仍然活命的人不说战力如何,光运气就好得没法比;后见追来的这个红军太过凶残,不光脚步快的惊人,就是枪法也**不离十的撵着身体飞,一不小心就钻进了身体里;十个死了五个后,这些人估计再继续跑路只怕老天爷都罩不住,要遭打死,只有回身来战,但以期凭人多几下把这个红军打死后好痛快淋漓跑路的敌人就再也没有了跑路的机会。因为虎子不光脚步和枪都特别快,在石林中隐蔽接近和声东击西的动作也特别快。敌人打不着人,有两个心慌了想向两侧闪人或再一次呼天抢地向隆城跑路的时候又遭虎子打残后,还有的十个人就再不做侥幸想,知道要想活命就只有消灭眼前之敌,可不说当前之人好不好杀,就是打人心切、求胜心切的人一着急就更打不到人,岂止是打不到别人,一不小心还要遭别人打,陷在这片小石林里眼睁睁的看着城墙叹气。。。。。。

铁虎一个人消灭不了敌人可敌人走也走不脱,还是铁英有意识无意识的调出了隆城守敌?反正敌人出城了。

敌既然出了城,四排要退还被这十几个如待宰羔羊的人无意中阻了退路。铁英想把敌人引出更远,所以就只有把这几个帮了大忙的敌人消灭掉,几枪打死两个敌人;虎子见铁英动手也开始施展杀手,沿石林向敌人迫近途中连伤几个敌人,敌人不敢战,很快向山野里走了。虎子要追,铁英制止,命向城门隐蔽迂回,城里战斗打响,打击当前回援的敌人。

敌连长在城楼强大机枪掩护下带人是准备堵截红四排,自己的三排前出接应同伴并以一部向红四排背后迂回完成包围,争取歼其大部或最少驱逐,哪想到被铁英牵制并打掉机枪手,红四排不与接触就成功脱困。连长眼睁睁的看三排突出却还是和这股红军接战,连长怒,向红军侧后迂回被埋伏在这里的三排三班狙击;连长大怒,但马上清醒:前方枪声响过多时,不管是哪方胜,都该有人出现了。营长没出现,一、二连没出现,而红军只出现了前面这一个班的人;连长开始冒汗,命后队改前队,回师隆城。

连长狗屁不通,不算太笨的人一再被激怒丧失判断,现在一看不对就想拍屁股走人;这又不是小娃儿办家家酒,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那铁英辛辛苦苦把你几爷子拖出来岂不是白费功夫?不说正面四个班的红军缠住了走不脱,还有斜刺里杀出一彪红军后就更走不脱:红三排主力到了,随三排一路的还有一个人就撵得二十几人到处跑的铁虎。

隆城尚在,野外双方力量也势均力敌,敌连长还有拼死一战求生存的勇气,但紧接着城楼响枪、而且还密集后敌人就绝望,没有了再战的勇气后又只有向荒野里跑了路,但多数是不战而降。

隆城其实只是一个镇,是连接川南和黔北的一个交通重镇,也是川盐外出和百货商贾的必经之路。此镇一面环山、一面傍水,一条大道穿街而过,只是街南尽头用土墙筑成一条围子,是以前防土匪用的,勉强叫做城墙;用木板做的城门两侧也有两个上三米高围子的石阶;城东、西两面全是居民屋,所以基本上还算比较封闭的一座城镇。

不说侦查队去了好多次隆城,但对该城大街小巷的熟习程度和城外山川沟壑的地形了解却绝对不比敌人差,所以侦察队主力就在这些侦查员带领下绕道右侧山脊大迂回,基本鸡犬不惊的就到了镇东南面一处破败的院墙外,翻过院墙是一个养牛的院落,院门外就是土城大街后的一条小巷了。

出了院子,街上不见行人。城南在打仗,居民都关门闭户,躲在屋子里不敢出来,部队即沿巷子直扑城南。

此时正是敌人连长一行把红军撵得到处跑的时候,战场紧张,城楼上的敌人还要看得紧张;自己无端端的死了几个机枪手,恨那一群一直骚扰自己的红军,巴不得就被连长和一排围住了,有敌人喝彩,也有几个土伙傻叽叽的鼓掌,全没一人注意身后。

战场凶险,红军还不是喊“缴枪不杀”的时候,一、二排快速潜入城内城墙下,指导员探头看后命两个排冲上石阶向左右突击展开,一举夺城。而花机关枪又很适合这种短兵相接的战斗,不足百米长的城墙红军从中间向两头开花,不需要冲击就尽在十几只花机关的覆盖之下。只一波打击,城墙上就只留下二十几个伤残,其余的全都跳了墙。。。。。。

临近中午,战斗全部结束,敌人在隆城一带布置的一个满建制营,除七十几个投降、跑了几十人外,基本被红军侦察队全歼,另外还捉了几十个乡勇和警察,缴获枪支弹药无数,粮草上万斤。

但侦察队牺牲近一个排,受伤的也有二十几人;虎子和一、三排


状态提示:第三章 战旗飘飘 【十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