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戎州往事>第204章 盔甲 益生献策

第四十一章:盔甲

一、益生献策

1970年春节是2月6日,几天假,眨眼就过完对教师来说,仍在寒假中,还能歇几天

初五,岳洛文对李轼说,年是过完了,年前单位上又在催,问你啥时候动身走说完,岳洛文叹了一口气

当时的政策有一条是有疾病的知青可以暂时留在城里治病,等治好后再去这类知青称为“缓下”有疾病或残疾而不适应农村劳动的,就可以不去,这类知青被称为“免下”当然这两者都得有相关医院的诊断证明,在当时,这算是一项人性化的政策

“免下”的知青,可以在街道生产单位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对一些有关系有背景的人来说,可以通过走“后门”安排到一些较好的单位,比如市属的国有企业,地区的国有企业,甚至是中央国有企业政策嘛,反正是人掌握的对老百姓的子女来说,安排的工作无非是街道生产单位,也就是说是一些集体所有制单位,或者连集体所有制都算不上的单位不过好歹也算是有了一个饭碗

当初岳洛文单位的员工子女中有两三个都是应该去而没走的知青,后来陆续都说有病,不能去,办了相应手续李轼虽然户口下了,人却未去,成了遗留问题

“单位不是已经完成任务了吗?还有啥好催的”李轼虽然说得轻松岳洛文轻叹的一声,却让他内心感到很沉的压力他明白,在自己这里算是了了的事,在母亲那里却是了又未了的事

岳洛文心里又在操心小儿子李弋的事运动一来,中学停止招生,到去年又把这几年的小学毕业生都招收到中学,统称初中70级按领袖关于学制要缩短的指示,都定为2年实际上没有正经学文化课,都在干挖防空洞这类与战备劳动相结合的事

“你兄弟快要毕业,马上又面临着上山下乡的问题你的事还未了,他的事又来了老三,你说咋办?”

“很简单尊重他的意见,愿意去就去,不愿意去就不去”

“他还未成年,一个十五六岁的娃儿,还不得我这个当妈的为他操心”岳洛文心想,事情哪有你说的那样轻巧

“妈,到时再说,现在的事情,没必要提前操心,谁能左右运动啊再说你一点门路都没有,****半天心,有啥用?”

岳洛文又叹了一口气,没再说话心想不操心哪行啊,就算小的可先不管,你老三的事,就够烦的老三户口已下,单位任务已经完成,确实不咋管了,剩下的“结”该由自己去解一年多了,老三肯定是不会下乡的,而户口就这样一直悬着这“结”该咋个解?她也是一筹莫展

初六那天,在江边游完泳分手时,钟益生说:“有要事相告,跟你们都有关晚上我再去问清楚一点,明天大家到人工湖再详谈”

一听钟益生的话,方二就不耐烦,说:“钟益生,我就烦你又卖啥子关子有屁就放,有话就说,直说不就完了?非跟老子要等到明天,哼,又想要吊我们的胃口”

“方二,不是着急的事我是想尽量跟你们打听清楚点你还总不耐烦,真跟老子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第二天,他们都比钟益生到得早

春节期间,人工湖的游客、茶客都很多,难得天气好,人们都出门来晒太阳园内小山上有几株梅花,前些时开得正盛此时已经有点开过,叶子都冒出来了,剩下的残花隐没在叶子中间到了所谓“正月**无花采”的季节,不过树木们都没闲着,争先恐后地露出芽芽苞在枝头晃着,和人一样,早早地来感受**的明媚

人多,李轼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张桌子坐下钟益生一到,没等他坐下,方二就问开:

“钟益生,啥子事情嘛,既然跟我们都有关,你就快说嘛昨天不说,偏要拖到今天”

钟益生没理方二的问话,慢条斯理地对吴能说:

“老吴,我觉得诸位目前这样死撑不是办法,最好还是合法化”

“这点我们比你清楚,虽说户口是下乡了,毕竟人没去所以,隔一段时候,单位领导总要问问家长,表面上是关心关心,实际上就是在催问何时动身你说的合法化究竟是啥意思,咋个合法化?能说清楚点吗?”吴能连答带问

“钟益生,跟老子你就直接说嘛,绕啥弯子嘛”方二嫌钟益生啰嗦,又催他往下说

钟益生不接方二的话,扭头对李轼说:“李兄,你想政府既然允许有病的人可以免予下乡,那不妨就说自己有病,开张疾病证明,申请不下乡事情不就了结了,你想不就这样简单吗?”

“这我晓得呀,我们邻居小尚就是因为有心脏病,这次上山下乡就免去了问题是我没有病,没有心脏病,咋个提出这种申请?哪里像你说得那样简单”

“李兄,得病当然不是好事,我可不希望你为了这事得病,我的意思是让你装病我们学校……”

“这恐怕不行?这不是整假吗?我干不了这事再说……”一听说是装病,李轼没等钟益生说完就叫起来

“李轼,你真是太迂没想到你比我少读几年书,咋比我还书生气?不单是迂,还加上腐,整个一迂腐”吴能觉得李轼太可笑,截断了他的话,“钟益生,你不要理他,接着说”

“你们还记得老靳吗?”

“哪个老靳?”方二有点诧异

“钟益生,是不是前年到江边来的哪位?”吴能试着问

“对就是他”

***

前年5月,一次李轼他们在江边时,钟益


状态提示:第204章 盔甲 益生献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