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盔甲
三、何处取经
人工湖狭窄的水面上游船如织,有几十条游船在湖面上转来转去一些船在拱桥洞下穿来穿去,当有两条船在桥洞相互交错时,船上的人大呼小叫,为了避免相撞游船上小娃儿们的尖叫声、欢呼声,一直就没有断过,回荡在水面上,为宁静的人工湖增添了几分喧闹
“老吴这是高见,我们总得要生存嘛,没啥不好意思的搞疾病证明的事,我也听说过,不过还得找高人指点一下,不然会砸锅钟益生,啥时候引见一下你们学校那位老靳?取取经去”方二听钟益生说后,心中一亮,确定这是一条路子再听吴能说要试一试,马上想到咋个操作的问题,他想了解一些具体情况
“方二,这事昨晚我还跟他磨了半天嘴皮子,说都是落难的知青朋友,相互传授点经验,对别人好,自己也没啥不好原以为他能说点具体的道道,老靳整死不说,说上不得台面的事,不宜到处散播,能告诉我这些已经很不错了我意思是你们都可以试一试,和尚念的经,道士也可以念嘛”钟益生回答
“益生说得对何必西天取经,我心即佛不过方二说得对,这事就怕整砸锅,到时收不了场我心里总觉得发虚,不靠实”李轼说
李轼嘴上说何必取经,其实心中还是顾虑重重他顾忌的东西当然要比方二和吴能多,方二和吴能的事要是整砸了,可能还好收场一些,毕竟家里没啥问题去年大牛把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到后来也不过就是打发下乡就了事,这也是一例自己要是也来这样一出,那事情就不好说
吴能看出了李轼的顾虑从他认识李轼开始,他就感到李轼骨子里有一种**特行的气质,看问题和做事都不随大流但传统道德观念重,顾忌很多,畏首畏尾他把茶碗使劲往桌子上一放,用话来激李轼:
“我刚才就说了事在人为嘛李轼你这人其他事还明白,咋说到这些事就犯糊涂?当初选择不下乡时,我还有点犹豫,你是最坚决的现在搞个证明的事,你反倒犹豫了你要迈过心理上这个坎,我们这样做没有啥不对的有权势的人可以利用权势达到目的,我们为啥不能自寻出路,时势所逼嘛我晓得你心里还在想这事道德不道德的问题,我跟你说,这样做一点没啥不道德首先说,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看对得起,不就是想把自己的户口上上吗?我们的户口是被迫下掉的,想办法把它再上上,不存在良心上的负疚其次,这样做也不存在伤害哪个的问题那些去了的,是他们自己要去的,有去得不情愿的,但也不是你逼他们去的这些都跟你要办一个疾病证明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穿盔甲,好比是自保的盾,不是拿矛,不伤害任何人第三,况且你不是最反感上山下乡运动的吗?为啥还在意这种枝节问题总之一句话,做这件事情没有啥不道德的”
“老吴,道德不道德,刚才是有点这种顾虑,不过那不是主要的,我还不至于假正经到那个地步担心的是我跟你们不一样,你们都是家庭出身没问题的,我明摆着有这后顾之忧,不得不惦量惦量”李轼明白吴能说的意思,但他心里想的跟吴能说的还是不一样的他是怕给家里和自己带来一些政治上的麻烦,心想这一层,你吴能和方二都没有亲身感受的,自然不在意
“李轼,老吴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老子就不信老靳能办成,我方二就办不成”方二一拍桌子,震得茶碗里的茶水跳起来了,口气非常坚决,“我得把这事办成,免得每个月到街道办事处领粮票,还得看那帮人的脸色,好像我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似的”
“哟,方二,你还有不好意思的时候,你把哪个放眼里了?”钟益生一面悠悠地喝茶,一面打趣方二他心里很高兴,他出的主意,朋友们接受了
“别跟老子扯淡,不过得感谢你今天的提醒钟益生,你真行我过去就从没有往这方面想过诸位,我先走,回去好好琢磨这事等我有了成果再来分享”方二说完,站起身离开茶桌,扬扬手真走了
“走,我也走有啥子情况大家多通气”吴能也站起身,冲他们两位一点头,走向园门
李轼和钟益生也起身向园外走他们同了一段路,一边走一边说话,钟益生说:
“李兄,我能体谅你的难处,但这事值得一试老靳说吃五谷生百病,这话很有道理你仔细琢磨一下,人哪有不得病的?只要找到一个借口,就可以借题发挥,走一步说一步办法都是一步一步逼出来的”
“对有道理你说得好,和尚念的经,道士也可以念”
事后,在工地上歇气时,李轼把那天的情况对杨建国一说,问:“你觉得可行否?”
“当然可行你做了有可能不行,但你不做就肯定不行我当初是没有往这上面想,没有想到有这一招,要是早晓得,我肯定会这样干既然选择了不下乡,不妨跟自己找一付‘盔甲’穿上,让家长也少遭点夹磨吴能说得对,没有啥不道德的不要有啥顾虑,不就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吗?整砸了怕啥,换个方法又接着整”杨建国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还真没看出来,钟同学脑壳这样灵光钟同学也说得对,办法就是一步一步逼出来的另外,我再告诉你一个情况,我们公社也有知青在办理疾病证明,被批准后,户口就可以迁回城市名目也是五花八门的,估计其中也有不少鬼名堂”
杨建国的一席话,让李轼把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