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西河风雨录>第一百九十一章 ,肖鹏大闹冀州(1)
,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放在战争上,可惜他又不是。当一个人处在这种痛苦的矛盾之中,怎么能提起兴趣来做事?

那一天直到高岛派铃木来西河巡查,面对铃木充满狐疑的目光,他才怵然一惊,从混沌中清醒过来,知道他根本没有权利懈怠,西河指挥官的位置,很多人惦记呢!一旦他再次被高岛拿掉,重新崛起就难上加难了。本人和家族的利益,使他不能**下去,他已经是一只拉满了弦的弓,要么折断,要么射击,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命运再一次把他推到了战争的最前沿。

这天早晨他早早的来到办公室,自己亲自动手,把桌上的办公用具整理了一下,然后沏上一壶浓茶,点燃一支烟,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但是那颗骚动的心,还是久久平静不下来,脑子里总是离不开关岭大战的战场上。因为杨万才的部队从天而降,彻底打乱了小野的部署,使他们由主动变成被动,如果不是他当机立断,及时撤出,险些成了肖鹏的俘虏。虽然小野当时并没有感到有多么害怕,事后还是感到了后怕。那时他的心里一直坚信,只要木村的部队赶来,胜利仍旧在他的一边。木村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了,这时候被打散的皇协军也被他归拢起来,他认为胜利的天秤重新倾斜到了他这边。哪知道被他寄予厚望的郑雄和袁喜才,尽然没有拦住齐玉昆的部队,而杨万才简直成了常山赵子龙,不但把靠山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还把齐玉昆的部队救了出来。

当时他听说后是极端的恼怒,因为他清楚,突围的部队加上这股新的力量,实力会大增,更主要的是信心增强了,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突围部队,必然会有拼死一战的决心,那样一来,战力肯定是惊人的。果然战事开始后,在并不宽阔的,通往关岭的公路上,运河支队迅速地构筑了简易工事,以超乎顽强的精神阻击着他的攻击部队。尽管他的部队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火力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可是因为地域的狭窄,他手下的兵力施展不开,现代化的武器并没有发挥作用,战斗从一开始就处于胶着状态。这个时候他才知道,他当初的兵力部署留下了多么大的漏洞,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桐州的部队身上,希望他们能顶住突围部队的攻击。结果又是一个没有想到,堂堂的两个皇军中队,尽然只阻击了一个时辰,就被运河支队撕开了口子,通向西河外面的通道被打开了。当他带着部队来到了关岭地面上,眼前除了战场上的硝烟,连尸体都没有留下,这一切说明运河支队走得并不匆忙,他们是全身而退的。到了这会他清楚了,靠山决战以他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是他到西河后,经历得真正失败。负责封锁关岭的日本军官告诉他,他们之所以没有封锁住八路军,因为他们一直是腹背受敌,两面作战。听了这样的解释他能说什么?只有苦笑。因为他知道,所谓两面作战的令一面,是乌合之众的阳谷山土匪,而这些土匪之所以能够坐大,就是因为桐州守军长期放纵的结果。当然,他当初设计全盘计划的时候,忽略了这股力量也是失策,一个近乎完美的计划因为种种意外的出现,彻底流产了,运河支队逃出了西河,进入了大山之中,对此他一点也没有办法。事后他知道是肖鹏的回归识破了他的计谋,把一切都改变了,多少有些安慰,他知道肖鹏的本事,就像肖鹏知道他的本事一样。但是后来检查这次失败的原因时他知道,失败并不仅仅是因为肖鹏的突然出现,而是因为他们内部出了问题,这让他更为生气。

当初他来到西河,接过高岛留下的乱摊子,首先做得工作就是收复人心,尤其是汉奸们的心。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使散沙一片的皇协军有了凝聚力,取得了飞虎山的大捷。那一段时间是他最忙,也是最得意的时光,由于取得了中国人的信任,他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这正是他之所以能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他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当时他扪心自问,在帝国的中级军官中,能够像他这么信任中**人的,给他们这么大权利的,不敢说是绝无所有,也是凤毛麟角,正因为他的信任,做为回报,他们对他忠心,为他勤勤恳恳的做事是理所当然的,然而现在的小野却对这一点产生了动摇,怀疑他的做法是否正确了。如果说当初齐玉昆的反水,是酒井的不信任,公田的兽行造成的,情有可原,但是他小野对他们并不薄啊!为什么还不能买下他们的心?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这些反水的皇协军在他手下的时候,似乎是毫无战斗力的,可是一旦调转枪口,就变得异常凶猛。就像这次齐玉昆的部队,为了打阻击,部队几乎被打残了,和几倍于己的对手相搏,没有人逃跑、投降,这说明了什么?小野的思维一进入这样的焦点,心里就发冷,就恐惧,因为他们的反常表现说明了中国人是不可能被征服的,他们的心永远和国家连在一起,事实

既然是这样,把指挥军队的权利交给他们,不是与虎谋皮?就像这一次靠山之战,不是焦长礼的反叛,他能吃这么大的亏?教训啊!

小野想到这,狠狠地摁灭了烟头,感到异常的压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类矛盾,不知道哪个中国人是可信的,就猛地推开了窗户。顿时,一股冰冷的空气席卷而来,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这才知道,风向变了,今天刮得是北风,西河的冬天要提前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一章 ,肖鹏大闹冀州(1)--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