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周国平的了解并不深入!”王豫文立即纠正道:“周国平写那些让人不知所云,还欠深度的文章其实是一种不得已,一种适应大众审美偏好和思维结构的不得已,因为如果他一开始就给大家讲《尼采与形而上学》,估计他恐怕永远都出不了名,可能你也就根本不会知道有周国平这个人。只是这种迎合与适应没有把握好程度,没有兼顾到更多人群的审美偏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而引起很多和你一样的读者本能的反感。商业化的舆情运作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不要一天到晚就只盯着网上的观点,你没事的时候还是买点相关的书来看吧!”
“额……”蒋文睿答道:“这些东西还是算了吧!我最近想看一些轻松一点的,对了,你在看的这个青年作家是谁啊,他的书主要是一些什么内容?”
“一个新锐的作家,这本书实际上是他自己写的和选编的一些社会学的文章!”王豫文答道:“在很多地方的见解比许多五六十岁的所谓老专家更有深度!”
“我觉得这种年少成名的人,以后很可能都会成为泯然众人的方仲永吧!”蒋文睿答道:“有太多这样的人,其实最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
“呵呵!”王豫文很不以为然地答道:“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少年得志,都认为别人终将成为方仲永;但是,当面对自己老大不成器的现实时,却总认为自己会是蒲松龄。殊不知,虽然方仲永少年成诗,后来泯然众人,但是骆宾王少年成诗,却名垂千古,连武则天都为他感到惋惜,责备宰相漏掉人才;蒲松龄屡试不中,最终蜗居聊斋,大器晚成写就《聊斋志异》,但是孔乙己屡试不中,则只能沦为笑谈!所以,你不应该把心思放到去评论那些已经成名的人物身上,人家的成与败,有没有成就,有多大成就,和你有多少联系呢?只是你调节无聊生活的谈资而已,你应该把心思用在自己身上,思考自己要怎样做,才能成为令自己满意的人?”
“额……”蒋文睿觉得自己又是自讨没趣,于是只好说:“老王觉得有什么好书,给我推荐一下呗!”
“你对周国平有偏见,这里有一本《尼采与形而上学》,你拿去看吧!”王豫文说着,就翻出一本书给蒋文睿。
“这个,是什么方面的书?”蒋文睿问道。
“偏哲学方面的,看完这本书,你就应该可以打消自己对周国平的那些成见了!”王豫文答道。
“我在这些方面根本就没什么积淀,这些书给我看,估计我也看不太懂,你能不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