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恐怖悬疑>攻玉>第十九章 ·团鸾

我瞪了她一眼,但是转念一想这时候乱发脾气其实是很不理智的,也就慢慢按耐了下来“嗯。”我点了点头,慢吞吞的撕开包装“我爸叫我回去。”

温雪榆点了点头,似乎想了些什么,又问“我听见你提到泠姐了,你提她干嘛?”

“没干嘛,就想……嗯只是提一下,没想到石娘子的名声这么好用。”我说道,因为说实话我把她摆出来完全是凭直觉,要说什么确切的理由,的确说不出来。我总不可能告诉温雪榆“我觉得泠姐的名号能把我爸那个妖孽镇住”吧?“不过泠姐究竟和我家什么关系啊?总觉得就这么回去要倒霉……”

这倒是完全随口一说,不是真心的试探,不过温雪榆一向不在意这些事情。当下也只是耸耸肩“我才多大?泠姐以前干那些事情的时候,我才是个小丫头片子好吧?”

这下倒是我的兴趣一下子被勾起来了。宓泠看上去顶过三十多岁,保养得再好也不超过五十,温雪榆今年十九岁,也就是说宓泠收养她的时候顶多三十岁。我还真是不懂了,这么个漂亮聪慧的女人,怎么会三十岁还在打光棍,甚至到了收养孩子躲在成都市井里养老的地步。

我正在脑海里噼里啪啦的八卦的时候,温雪榆已经吃完了她那盒饼干,伸手过来拿我这盒里的“说真的,对于和你家做对的人,你有什么看法吗?”

我愣了一下,随即开始在脑海里过那些个和薛家有来往的势力。之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现在看来是不得不好好思量思量了。

我想了一会儿,却觉得越想越复杂,于是决定说给温雪榆听听。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还是相当正确的。而且温雪榆对这些事情说不定还很了解,能给我提示提示。

“你知道三府银楼吗?”

三府,其实是自称,外面一般说是三帮“本”(湖北)“江”(江西)“浙”(浙江)。是在汉口最早发展起来的三种不同风格的老字号银楼。本帮以炉房铸造为主,不重门市营业,通俗的来说,就是订制系的,而且还只接那种量大不精的活路;江帮是小本经营的银匠铺,一般由一个或几个老师傅守着,既自己做首饰卖,也接受订制,而且做工一般精致,造型独特,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浙帮则最是财大气粗,以经营金饰为主,许多著名的老银楼,像宝成楼,老凤祥,老天宝,老物华等都是以前浙帮的产业。它们讲究的是批量生产,既保质保量,又要满足大部分民众的购买力,算是做的最大的一派。

这三帮里,又各有一家尤为突出,那就是后来自称三府银楼的三家——浙帮福萱银楼,本帮的杨家铺还有就是江帮出生的老薛家。薛家从祖爷爷的上上辈那开始做银匠,开了家银匠铺,后来一战时期,以祖爷爷为首的一帮人异军突起,结成商会,迅速在全国发展壮大。再后来到了爷爷这一辈,三府银楼商会已成定型,之前的福萱银楼和杨家铺也归入其下,和薛家的团鸾银楼并称“三府银楼”,算是商会标准的领头人了。只是抗战结束之后,这种“由患难时抱成团”的意识而形成的组织也自然坍塌,本来就没有什么严密的运行方式的商会变成了一个虚名,只有当时的一些朋友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时才会偶然提起。但是三府依旧是银楼行业中的楚翘,就像当年团鸾带头做起翡翠生意,也有不少人跟着发展起来。

而现在,团鸾已经在世界翡翠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了。我的父亲,薛彦生作为董事长在北京坐镇,二叔薛彦和在香港坐镇,而我的大哥薛翛伯,大姐薛敏也是总经理的地位。只有我,呵呵,是个还处于“混吃等死”“一无是处”地位的小少爷。如此看来,团鸾这样一个家族企业应该算是固若金汤的,上层上都以父亲的决策为上,不会出现分裂,那么就是来自外部的压力了。

当初的三府,福萱成了专营翡翠的大商,杨家铺则与后来崛起的万家合并,开设了天缘拍卖行。这是表面上的,但是我记得很清楚,杨家铺的人一直和我们家有旧仇,甚至我小时候还听说过几次杨家铺的人去砸我们家在杭州的铺子的事情。

那么,会是杨家铺的人吗?

而另一方面,福萱早年的老板就一直很受祖爷爷的打压,后来加入商会,也是因为是在被逼得走投无路了。而且一直以来福萱楼和团鸾的相处模式都很尴尬,自从福萱楼上任老板的女儿嫁给了个军政界的要员之后,这一点就更加明显了,不过从以前团鸾欺负福萱变成了福萱压制团鸾。

那会是福萱的人吗?

我突然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仿佛一只羔羊被群狼盯上的浓浓的不安。

我把与薛家有利益关系的几个大公司和势力说了一遍,就询问温雪榆有什么看法。温雪榆倒是没有很快回答我,我也不着急。和她说了声“你先慢慢想。”就从背包里拿出了一盒上车前买的方便面,出去打热水了。

回来的时候,温雪榆正在一脸无聊的托腮看着窗外。我相当意外,赶紧问她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没有。”谁知,她耸耸肩,冲我甩了这么一句。

我当即就有一种被耍了的感觉,端着方便面的手也狠狠抖了一下“就一点都没有吗?你刚才不是想得那么认真的吗?”我不甘心的追问了两句。

温雪榆看了我一眼,随即苦笑道“是真的不知道。你说,你就告诉了我一张棋盘上


状态提示:第十九章 ·团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