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之商海惊涛>第三百二十一章 决口

第三百二十一章决口

杨星对这位胡司令直来直去的性格很是欣赏,相比国内很多喜欢做事耍太极的官员,遇到问题只会推卸给别人,甚至嘴上说得好听,背地里暗自搞鬼那一套,这位胡司令的态度显然更能取得杨星的合作。胡振刚一上来就坦承对于挡住新一轮洪峰没底,反而让杨星感觉他实话实说不推卸责任,毕竟他的指挥部就在大堤之上,大堤真要有什么问题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胡司令他们。这时候国内对于防汛抗洪,主要还是依靠人力搞会战。手头的抗洪物质也是远远不足,远没有前世十几年后国力充沛后,可以调动那么多工程机械助阵有底气。

虽然这时节中央电视上都说抗洪前线物质充足,抗洪人员士气高昂,一定会遵照指示严防死守。但天灾无情,大堤真要决了口,倒霉的可是九江沿岸上下几百万的民众!胡司令既然不客气风险很大,杨星也没矫情,立即将他布置在九江附近的种种准备措施和盘托出,好让指挥部的人员根据杨星提供的物质,拟定一个新计划出来。

杨星这次放下一切直飞九江,主要是因为他通过回忆重生前的记忆,模糊记得98抗洪时,九江大堤是当时唯一没有守住,而导致长江大堤决口的地方,当时作为特大洪灾受难地,连国家最高领导都被惊动,主席、总理都亲自到当地察看。但他现在完全记不起九江大堤决口的日子,只是感觉就在这几天。他不想被动等消息,干脆直接到抗洪最前线来,看看凭借他的重生优势,能否把这场大灾的伤害降到最小。

作为一名重生者,杨星虽然不敢妄言他能完全改变历史进程,但利用优势减小灾害对于广大百姓的威胁,应该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借着模糊的记忆他和防汛总指挥部的人员围着大堤的地图商量了足足半天,还通知了附近中星集团和家族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放下手头工作,全都赶来加入到协助九江抗洪的任务中来。

这时双方的讨论焦点转到万一最后所有措施失利,大堤还是决口后的最坏情况。这时补救措施就异常重要,为了能第一时间堵上决口,九江地方官员拍胸脯保证他们准备了足够的沙袋和钢筋笼子,到时一声令下就能往决口里扔进几百个去,是堵上缺口的最好办法。

胡振刚司令却不满足于此,他是工程兵出身,曾踏遍祖国南北的多条大江大河,在上面搭过浮桥测过水文。他提醒在场的各人,长江水量很快,洪峰来时的水流冲击力更是非常巨大。他印象中长江以前几次发洪水时,一旦大堤决口,投进去重达几吨的巨石和汽车,完全没有作用转眼就被冲不见了。现在长江形成的可是百年一遇特大洪峰,水流速度只会加更惊人,他们刚才谈的堵决口预防措施不一定管用。而一旦决口一开始没堵住,那后面奔涌的洪水居高临下冲刷下,旁边的大堤也不一定保得住,只怕是场艰难地硬仗。

大家听了都群策群力想办法防止这种最坏情况发生,只是一筹莫展。杨星突然灵机一动,望着大堤外浑浊江面上的几条航行的大船:“如果太轻的东西会被冲走,那就投重家伙进去堵,你们看用几百上千吨重的大船堵决口行不行?”胡振刚他们眼前一亮,这倒是个主意!商量后觉得可行,杨星说干就干,立即拿出手机出来打给查国强。

因为上次查国强在南京出了事,因祸得福被京城的政治家族带人上门赔罪。江南各地的官员都知道了他的来历不简单,他主抓的星海商贸在这些地方的推广活动也因此一路通畅,行政上阻力大为减少。因为知道江南各省正是这次洪灾的主要前线,杨星知道他面冷心热,也有意让他给江南各省官员留下好印象,就让他全面负责中星集团为防汛抗洪准备的物资和人员调度工作。查国强出身草莽,但很重江湖义气,对这种救人抗洪的大善事是义不容辞。杨星一声招呼,他就在江南各地为此奔波了一两个月没有回家。这段时间他马不停蹄的为九江抗洪筹备物质,杨星要征调大船首先就想到来找他。

“五哥吗?我是杨星,现在你赶快查一下,九江附近哪有大型船舶。哦!最好是驳船、挖沙船和运煤船这样承重吨位大一些的船。能租就租,能买就买,组织人手立即给我办!钱不是问题,现在是抗洪火烧眉毛了。找到一条给就运一条过来,事情紧急马上就办!”杨星几乎是在电话里扯着嗓子大喊。旁听众人都不由一呆,这年轻人可真财大气粗,不问价钱到处搜罗船只,真是为抗洪救灾不余遗力。胡司令站起来猛的给了杨星一个熊抱,拍打着差点喘不过气来的杨星道:“好小子,我果然没看错,不愧是干大事的人,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计议已定大家还立即分头去准备,杨星要的大船真要来了,也不是只要往水里一沉了事。还要在船上压上沙袋、石块、钢筋等重物加大重量,确保大船沉没后不被冲走。军地两方也要组织人手运送物资,并全面察看大堤沿线状况。胡司令和梁满他们这几天都吃住在大堤上,九江地方官员们也要面对决口的危险,组织沿岸百姓尽快撤离。杨星出了个好主意,但反而成了无事干的个闲人。虽然他也提出想上大堤坚守,但在军地双方的眼中里,他现在的重要性无可置疑,那些大船和抗洪物质可都着落在他身上,于是好说歹说还是让他回去等消息。

杨星挡不住大家的好意,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一章 决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