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红官印>第六百七五章、新闻发布
西。到支队长这一步,我知道在我已经到头了,我知足。往后,这个城市的刑事侦查应该交给他们了。”

电话那端柳雅致叹了口气:“会不会跟我有关?”

“怎么扯上了你?”

“听说你帮助我采访,市领导很不满意。”

“哦!”支队长一口否认:“没有的事,别听别人瞎说。”

……………………

转眼就到了初春时节。好像经过了一场地震一样,主震之后又经过几场余震,滨江市经过漫长的等待和调整,市委书记灭门案渐渐尘埃落定。

3月10日一早,沉寂多时的《滨江都市报》突然再度火势起来,一时间,当日的报纸上午就被抢购一空,颇有洛阳纸贵之势。在那一天的报纸上,头版头条刊登的是女记者柳雅致撰写的文章,整整一版,通栏标题是《为社会情绪异变把脉》。

总有一种真实令人关注。

女记者追踪市委书记灭门事件数月,在几乎采访了她所能采访的任何人——警方、程贵阳、吴荣贵、向左志和一些部门之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写出了一篇振聋发聩的文章。有观点,有关注,有痛楚。

在她新的文章中,用“把脉”一术语用在分析社会身上似乎不太地道,当然也许恰如其分,当然她把的不是一般肚子里是否有喜或头疼脑热的脉),让人感到新鲜。

翻阅一下《现代汉语词典》我们知道,健康的成年人安静时一般每分钟脉搏次数是60-80次,感冒发烧或沉疴在身则会发生微妙或巨大变化。

这些年来,所见所闻天朝人,富裕倒是比一穷二白时候富裕了,脉象却是越来越紊乱复杂。出现这种脉象原因很多,如果说解放后一系列****,如土改、四清、三反五反一直到“史无前例”的文-革是引起“人体”高烧不退,甚至把人彻底给烧糊涂了是社会病变直接诱因的话,那么,一夜之间国门洞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则来得更为突然,手舞足蹈间一些农民富了又穷了,最终是官商子弟先钻空子,占尽先机,成为不容置疑的新富翁、新洋人、新贵族和新旧交替的时代宠儿。

这样说,绝无诽谤攻击改革开放政策之意,政策无疑是好政策,只是之前混乱了几十年,缺乏新政的经验和章法,用中医的话讲大概就是快慢、强弱、深浅与常规有异,即所谓浮、沉、迟、数异常之意,若是调理得当,自然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调理不当,人则精神萎靡,国则蹒跚如一盘散沙。

女记者在《为社会情绪异变把脉》中写道:

纵观整个事件,令人痛定思痛。剧烈的变革时期,个体与群体,两种脉络变化莫测,相互作用。

就在这一惊天命案发生之后,我们注意到《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对南方粤、沪、苏、浙等发达地区进行社会矛盾调查时发现,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呈现出‘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特殊现象:社会冲突的众多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无关,而只是表达、发泄一种情绪。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引起专家、党政干部的普遍担心,他们认为,这首先表现为群众利益从广义上看受到损害的情况比较多发,进而导致社会情绪异变;其次,‘无直接利益冲突’本身的化解非常困难,只能治标,难以治本。有关专家进而分析,一些地方负责干部的责任心流失,是引发这种现象的根源,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这份全国影响很大的新锐传媒文章,最先将忧虑深沉的目光与社会责任良心捆绑,奉献出《我国出现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参与者只为发泄》(2006年10月17日)这样一篇向高层和社会发出警示的文章。

虽然文章与制造我市特大命案事件的程贵阳、吴荣贵、向左志三名重大犯罪嫌疑人无关,但从另一角度讲,上述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人所共知的一些社会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

文章没有给出答案,但是,“一些地区的社会矛盾事件中出现‘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苗头,不少参与群体事件的群众,本身并没有直接利益诉求,而是因曾经遭受过不公平对待,长期积累下不满情绪,借机宣泄,其隐藏的风险不小,必须探索经济手段以外消解社会对立情绪的途径。”

这样说,例子随手可得。而程贵阳等人刻意制造的市委书记灭门案更是如此。

这些年来,老百姓的日子普遍好过了,但好象又都憋了一肚子气,呼声最为强烈,而且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的应数贪官污吏和某些地区政府不作为为最。

原来以为是干部政策或者涉及到某种形象所以不容更改,事实却表明,干部变脸其实异常简单,不过就是上头表一下态的事。

非不能为,实不为也。

平日,专门为顺应“主人”的旨意而让干部变脸既不可能,趁着上头指示的机会捎带满足一下大众的呼声,自然成为百姓开“公仆”权力玩笑的唯一出口——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绪态度呢?

在滨江市一些官员(包括村霸之类的村干部)傲慢与固执,只能有两种解释,要么是委任,标明只唯上;要么是差额“选举”,不必担心仕途受到影响。长此以往,这种不拿群众利益当回事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一旦有发泄机会,大家不一哄而起才怪!

“现在最难办的是,没有直接利益诉求的人与有利益诉求的人搅合在一起,一小部分群众因为利益要求采取


状态提示:第六百七五章、新闻发布--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