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清在朝廷里当官已经超过三十年,什么风浪都见识过,在皇帝之前,他已经历经了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三个国王的统治校园全能高手。在在此三朝之间,包括在位时间最短的秦孝文王在位期间,韩东清都整出了不少大事来。
在秦昭襄王统治期间,韩东清正年轻力壮,性格刚毅执拗,上过不少拂逆龙鳞的奏章,也吃了不少苦头。最典型的是当年武安君白起拒绝执行秦昭襄王的灭赵计划,怒杀白起,举朝无人胆敢为白起申辩,然而韩东清却一连上书十一次,细列武安君白起战功,请求昭襄王赦免白起罪过。
性格刚烈的秦昭襄王自然不会因为韩东清此举而赦免了白起,还被韩东清此举所触怒,将其打入了死牢之中。若不是后来伐赵大军溃败而归,证明了白起的预见正确,韩东清也会受到武安君而受到株连。不过韩东清也被关押到昭襄王死后才被放了出来,继续当他的御史。
然后到了秦孝文王执政时期。孝文王赢柱守孝一年才登王位,然而酒色过度,体弱多病的孝文王在位只有三天时间。按照一些大臣们的说法,孝文王是被韩东清给气死的。
因为在守孝期间,孝文王仍然不忘寻欢作乐,此等行为群臣自然知晓,却也不好因大王的私生活而做声,但身为御史的韩东清硬是看不过眼,孝文王正式称王当天,上了一封谏书。在谏书里面细数了孝文王酒色财气,上愧对大秦列代祖宗,下辜负大秦黎民百姓,字字有理有据,字字诛心,看完奏章的孝文王当即呕血三升,昏迷了过去,过两天就传出了驾崩的消息。
把秦王气死,这个罪名就算把韩东清抓去千刀万剐也不为过。但韩东清偏偏没事。因为孝文王的儿子子楚称王之后,吕不韦为秦相国。吕不韦自然清楚,若不是韩东清把孝文王给气死了,那他扶持的子楚还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够当上秦王,他也不知何时才能够当上秦人的相国了。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韩东清给放过,只是责骂一通,罚俸数月了事。王室也不好就此事追究韩东清的责任,若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孝文王是被臣子气死的,这可是绝大的丑闻。
然而韩东清并没有因此而消停,专门找吕不韦麻烦,结果吕不韦寻了个由头,把他给逐出了朝廷,放任到外面当了一个小官。
在外面当地方官,韩东清战战兢兢,然而十几年之后,吕不韦都已经倒台之后,韩东清再上一封奏章,举朝俱惊,他竟然查出了治水大家郑国是韩人的间谍,结果嬴政大怒,险些把山东六国归属而来的臣民给驱赶出去。
因为这个原因,韩东清被皇帝相中,于是调回咸阳继续当御史。这资深的老牌御史说话,就算是御史大夫冯劫也得只有听话的份。
皇帝的笑容很诡异。专门给皇帝大臣找茬的韩东清的举荐也很异常。二者的配合之下,平时那些因为政见不合就会撸起衣袖,口如悬河般辩驳统统不见。一时间,满堂大臣竟然没有一个敢答话的。
皇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冷冷一笑,对着御史大夫冯劫说道:“冯大夫,你觉得如何?”
见皇帝再次点名,冯劫艰难地咽了一口口水,慢慢说道:“五大夫陈胜,青年才俊,又是尉缭大师高徒,足智多谋,屡建战功,堪称我大秦的栋梁之材。不过陈胜年龄尚浅,闽中郡乃新郡,恐他经验不足以安抚闽中越族黔首民心,压制各方复杂势力……”冯劫低头说话,但眼中余光却没有偏离皇帝的脸庞丝毫。冯劫发现,在开始的时候,皇帝颇有喜色,但听到后面,却发现皇帝的眉头轻蹙,顿时明白了韩东清的举荐是谁授意的,连忙把话调一转:“但从长公子和赵佗将军的奏折看,陈胜之前处理过一些和当地越族百姓的事务,行事可圈可点,从这里看得出来,陈胜就任此职,也未尝不可。”冯劫艰难地筹措着言辞,好不容易才把话给说完整。说完之后,额头上已经有不少汗水泌出。这个御史大夫不好当啊!冯劫本是武将出身,就任这个官职,也实在他为难他了。
“冯大夫所言甚是,陈胜是年轻了些,但是赵佗今年几岁?也不过二十出头而已,已经我我大秦一方主将,朕当秦王的时候,也不过是十三岁而已,年龄,不是问题。当然,朝廷之上,不兴一家之言,诸位爱卿意下如何?”皇帝笑吟吟地居高俯瞰着下方的臣子。冯劫这个榆木疙瘩竟然能够揣摩得出他的心意,也实在难得。
群臣噤声不语。心道陛下您都把年龄不是问题这话说出来,给这事拍板了。俺们还能有什么好说的。说多错多啊!能够混到站在庙堂上的大臣,智商都不会太低,个别机灵的家伙,早已经琢磨出了今日朝廷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实际上跟闽中郡郡守的任免很有关系。皇帝敲打了丞相李斯,责骂了中车令赵高,来了个敲山震虎,杀鸡儆猴,把大臣们唬住先,然后再慢慢抛出这个议题,让大臣们不敢妄议,减少通过的阻力,这一招并不精妙,实际上对于精通权谋的大臣们来说,皇帝这个布局实在是粗糙得要命,赤/裸裸地把自己的目的给暴露出来。
不过谁让布局的是皇帝本人啊。皇帝虽然给世人立下了许多规矩,可他素来不是讲究规矩之人,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实属难得了。大部分臣子现在想的已经不是如何劝阻皇帝收回成命,而是思考这个闽中郡的郡守陈胜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