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半个时辰的《射雕英雄传》,李靖安发现这个说书说的是简洁版的,有很多地方都省略了,还有了地方有改动,看来写出这个折子的人并没有把这本书完全的完整的背下来,李靖安觉得这才正常,小叮当看得有些把《红楼梦》搬过来的,那时他就怀疑穿越的到底是那个强人,可以把红楼梦整个背下来?
于魏晋南北朝以前,到了现在传奇之类的远没有达到明清度,而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受欢迎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说书人刚停下来,茶馆中的人便嚷了起来。
“怎么停了?正听得高兴呢。”
“就是就是,快往下说,接下来怎么样了?”
“往下说,往下说。”
那个说书人露出了谄媚的笑容,“各位贵人,小的今天的晚饭还没着落呢,大家给几个赏钱如何?”
茶馆里的人一下子笑了。
“好,给你赏钱,快往下说。”
说书人端起那个盘子,在茶馆中走了一圈,不断有人忘了面放下一些铜板,虽然一个人给的铜板很少,但是架不住每个人都会给,很快盘子里面便盛满了铜板。
当那个说书人来到李靖安面前时,李靖安拿出了五个铜板,问道:“这个折子是你写的吗?”这个说书人的举止看上去不像是穿越者。
说书人一愣,犹豫了一下,摇了摇头,“不,小的不识字,这个折子是小的以前听到的。”
李靖安点点头,把那些铜板放在了盘子上。
在坐下去也没什么意思,李靖安付了茶钱,便离开了茶馆,背后在这时又传来了说书人的声音。
李靖安并不知道,在大明皇宫之中,东宫内,大明朝这一代唯一的皇子也就是皇太子赵恒正拿着一张写满自己的纸慢慢的品读起来,如果李靖安在一定会惊讶的发现那张纸上写的正是他自己的策论:强国之论。
身为一国太子,哪怕被丽贵妃压制,只能生活在王皇后的庇护之下,赵恒手中依旧有些势力,更何况丽贵妃死后,皇帝心神俱衰,时不时的让太子理政,赵恒手上的势力便更大了,因此要从贡院中拿到一个考生的试卷真是易如反掌。当然,李靖安的这张试卷早已誊抄完毕,已经送到各处评阅,守卷子的人才敢把卷子给太子送来。
“强国之论?”赵恒眼睛中有着一丝嘲讽,就不知是在嘲讽写着卷子的李靖安还是出这道题的安相国,“果然现在的他还很稚嫩,不过也好,应该容易拉拢才对。”不知赵恒想到了什么,眉头微微一皱,眼睛中闪过了一丝憎恨。
“太子爷,御医说过你不能太费神。”贴身小太监连忙用手指在太子的太阳穴上轻轻按揉,担心的说道未来人圈养记事。
“小全子,李靖安的那首诗全文是什么?”太子微闭上眼睛,问道。
“回太子爷,是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你觉得如何?”太子问道。
“奴才没读过什么书,不过可以从这首诗看出这个李靖安是个十分坚贞之人。”小全子十分小心的说道,以往他还不会如此,但是自从三个月前太子生病痊愈后,就变得十分易怒,小全子不能不小心。
“可是谁又知道这个人是个‘贰臣’。”赵恒冷哼一声充满不屑,同时语气中又隐藏着深深的忌惮。
小全子闭嘴不敢多言,太子的话他是完全听不明白,也不敢听明白,毕竟在皇宫想要安稳的活下去,最好就是了聋子、哑巴。
“传话给礼部侍郎,这个李靖安的名词往下压压,能进殿试就可以,不要让他进入前三名。”太子冷声命令,那个人的辉煌就让他埋葬吧,为自己所用便好,不需要他名满天下。
就在这一边大明太子不知什么原因打压李靖安时,李靖安的策论还有诗词同样出现在临安城一个十分偏僻看上去就像是一般富户的小宅子中王远明的手上,随手便把《石灰吟》扔到了一边,把那策论看了一边,然后吩咐属下用鸽子把这篇文章送回去。
同时他上次放飞的信鸽已经得到了回应:密切监视,随时回报。
对于这些一无所知的李靖安开始做着殿试的准备,会试他是第五。这个会试的名次到了殿试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李靖安已经做好了去某个小县城当知县的准备。
殿试是一件十分让人兴奋,同时又十分这么人的事情,应试者自黎明入皇宫,在太和殿中,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才能开始答题。
但是大明的最高统治者就坐在上方的,考生在这样的情形下还能心无旁骛的答题,那才叫不正常。有的人手颤了,有的人脸色发白迟迟写不出一个字,有的人是汗流直下都有些精神恍惚。坐在宝座一侧的太子殿下赵恒则一开始就把目光落在了一个青衣书生身上,看他神情专注的写着策论,心中暗暗惊奇,又觉得理所当然。
大明皇帝赵岩注意到儿子的这一异常举动,也把目光看向了那个书生,不认识,看来不是什么近臣的儿子,也不是大世家的子弟。
“你认识?”赵岩问道。
“回父皇,儿臣只是觉得这个考生十分能沉得住气。”因为是殿试,所以太子没有行礼,而是轻声回答。
“是十分能沉得住气。”赵岩又看了一眼,觉得太子说的不错,只是这个考生不是他所要关注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