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起了一块沾了一点儿酱油,慢慢的品尝了一翻,味道确实还不错。萧纤婳享受的眯起了眼睛,“芥末酱又呛又辣,一般的人是吃不习惯的。”
“你为什么不早点儿告诉我?”要是仔细的看,一定可以看到对方的头上有一群乌鸦飞过,这样东西实在是太难吃了。她真的怀疑那些喜欢生鱼片的人是不是味觉有问题。
“原因有两个。”萧纤婳笑意盈盈的伸出了两根手指,“第一。我知道生鱼片沾芥末酱的时候不太好吃,但那只是对于不习惯的人而言是这样的,我现在倒是可以勉强接受这样东西,但绝对不能多吃,我也不知道你没有吃过生鱼片,所以我也没有办法提醒你。第二,你看看旁边的桌子上就是了。”
韩夜夕不太相信的转过小脑袋,只看见旁边的餐桌上的几个人在吃着日本拉面和寿司,只不过那个所谓的日本拉面,倒是有些和方便面有些相似,而那些寿司中间倒是没有包裹什么好吃的食材,只是简单的黄瓜和胡萝卜,中间还抹了一层是的东西。
“只是寿司和拉面而已,也看不出什么问题。”韩夜夕不解的看了一眼萧纤婳,只不过这样的寿司让她觉得有些怪异而已。
“那种面叫做味增拉面,主要就是放了味增酱,和一些普通煮的半生不熟的蔬菜,另外丢了一些肥肉和方便面一起煮了一下而已。”
“真是有够坑的!”
韩夜夕拿着一个还不到巴掌大的玻璃小碗,里面装的是一种叫做土豆耶律的日本美食,里面除了土豆泥外,还加了一些沙拉酱,另外还有一些蔬菜水果,虽然有她不喜欢的胡萝卜,韩夜夕本人觉得还是挺好吃的,让她非常不爽的是这一份大约只有三百克,根本吃不饱。
萧纤婳嘴角一撇,她还是不明白自己要说什么,“那种寿司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一般的寿司,中间抹了一层厚厚的芥末酱,叫做芥末寿司。”
韩夜夕无语的翻了一个白眼,气哼哼的看着对方,“你直接说,你不知道,我以前没有吃过寿司不就结了!”
萧纤婳倒是有些新奇的看了一眼对方,“你怎么会想到要来吃寿司的?我记得除非你是身在某个国家,不然你是不会去尝试那个国家美食的。”当然西餐除外,她主要就是会在聚会的时候时常吃到,现在的人大多都有些崇洋媚外。
“还不是这本杂志害的!”韩夜夕一脸郁闷的甩出一本大概一截拇指厚度的杂志,上面记载这个个国家的美食,算得上一本较为全面的美食大全了。
“你轻点儿!”萧纤婳将食指放在唇畔前,又有些歉意的看了一眼四周,这是一个非常高级的日式餐厅,讲究的就是要安静的享受食物,要是大吵大闹的话说不定会被赶出去的。
韩夜夕顿时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我原本还想以后去日本的时候,可以慢慢的品尝书上记载的一些料理哪!”
“你是也挺喜欢吃土豆耶律和水果沙拉的吗?等我们以后去日本了。直接住在哥哥的家里,让他们家的佣人做一大份不就好了。”
萧纤婳说的哥哥就是萧翎,远在日本的萧翎,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被人遗弃的孤儿了,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房子汽车,有了自己的生活,听说在学校里面,还有不少的女孩子喜欢他,只可惜萧翎的为人比较的冷淡。一直对他们视若无睹。
“可恶,早知道就不听莫心然的了,一个下午都在我的耳边捞到刺身的由来。现在就觉得好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真讨厌!”韩夜夕气鼓鼓的,或许因为心情不太好的缘故,整个人都没有多少的精神。
刺身是日本料理中最具特色的美食。据记载,公元14世纪时。日本人吃刺身便已经成为时尚,那时的人用“脍”字来概括刺身和类似刺身的食品。当时的“脍”是指生的鱼丝和肉丝,也可指醋泡的鱼丝和肉丝,而那时刺身只是“脍”的一种烹调技法。直到15世纪,酱油传入日本并被广泛使用以后,刺身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格式。
据现在了解。sashii(刺身)一词是日本室町时代(1392-1573年)开始产生的。关于这个词的来源有许多种说法:
一种解释是“刺身”是tachi是日本的刀的称呼。(《言元梯》)
一种解释则认为“刺身”是“左进”之义。(《黄昏随笔》)“左”的音读是sa;“进”的音读是shin。富山县正好把“刺身”读成sashin。
一般的解释是:“刺”为切成小块或薄片,或解释为切成并摆放成拼盘。至于“身”则大多解释为肉。
另一种解释是:“刺”是串起来的意思,因串起鱼腮而得名;而“身”就是腮的称呼。
此外。还有将“刺身”解释为覆盖品,因切成薄片的鱼肉可以在做寿司时覆盖其上而得名。
1954年12月21日郭沫若曾在日本《朝日新闻》上发 表《刺身论》。郭认为:sashii来自中国语的“三渗”。所谓三渗可能就是用酱油、醋和生姜汁三种来食用生鱼片。他说:sasha(三渗)的发音因日本人不能发鼻音而说成sashii。
正如日本人把“甘”(ka)发成aa,把“暗”(a)念成yai那样。这个解释十分符合郭沫若的十分浪漫和想象力超常的特点,可惜的是,至今还没有发现什么具体的材料可以支持他的说法。
比较有价值的是日本安田德太郎的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