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混迹三国>第一百三十二章 历史之战上
/p>

身旁的战马似乎也感受到此刻吴晨焦急的心绪,在一旁不住地喷打着响鼻。

吴晨探手抚在马颈上,缓缓梳理马鬃,也借此放松自己。

曾经的历史上,袁尚在距离邺城十七里的西山扎寨,并遣前锋溯漳水而上,意图偷袭围困邺城的曹操主营。曹操将计就计,迎头痛击袁尚前锋,并顺势将溃败的袁军赶往西山营寨,一鼓作气击溃袁尚主力。袁尚渡过漳水、沿路聚集败军时,在滏水口被高歌猛进的曹军追到,袁尚大败逃遁。

此战是绵延数年的冀州之战的决定性战役,至此,雄霸河北十数年的袁氏销声匿迹,曹操芟除群雄、统一北方之势成形。

此时的历史会因为有了自己,而与彼时的历史不同么?

吴晨心里没有底。

便在这时,一旁的田纯说道:“来了。”

但见东南面的地平线上,火光星星点点涌现而出。滏水河岸,一点星火几乎同时亮起。

吴晨精神一振。

袁尚并不傻,选择了邺城与堰城(武安)之间最短的距离。

袁尚在寻求可资安全退缩的路。

若袁尚没有选择这段路,吴晨会毫不犹豫转身而去。但袁尚选了这条路,显然冯孚从堰城追来,对袁尚仍是有影响的。

袁尚知道吴晨已从剡城退往了堰城。所以选择了这条路,希望吴晨能有所作为。

战胜与战败只在五五之数。

吴晨撮唇发出第一条军令,同时,牵着战马向山下缓缓而行。

釜山而下,几乎都是平原,阔叶林森罗密布。吴晨吹哨发出第二条军令,釜山最高峰上,三面铜镜映射月光照向平野。

倘若用火光传递讯号,曹操一定会发现,而用铜镜,则因角度不同,只有吴晨这一伏击军队看得到。

三面铜镜则通过吴晨不时发出的尖锐哨声节奏,不断调整角度。此时平野垂阔,漫天星斗,也为吴晨通过调正铜镜指挥大军缔造了绝佳的机会。

天时地利都已齐备,若还是战败,吴晨无话可说。

釜山上三面铜镜,不断映射着袁军溃逃的路线。吴晨领着大军通过茂密的阔叶林,穿过林间的小路,来到一处山丘。

太行山向邺漳平原延伸,并非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其间丘陵起伏,山丘在平原之间不时隆起。若不知袁尚渡漳处,这处高地便一无是处,但有了釜山上三面铜镜指路,此处的丘陵正是漳水与滏水之间冲击平原最佳的制高点。

吴晨率军悄悄爬上缓坡,极目望去,袁军先锋已在一里远外强渡漳水。

袁军显然对强渡漳水没有准备,乱糟糟一团盘在漳水南岸,后方既没有强弩营压阵,前方也无工兵营搭建浮桥,近万人聚在漳水北岸,有的泅水而渡,有的直接冲到河水中,被湍急的河流狂冲而下。直到袁尚的大纛认旗到达河岸,袁军渡河的混乱局面才稍稍改观,一簇簇灯火从两翼向漳水延伸而出,中军则向北突出,成偃月型护住渡河的缺口。

但从吴晨这个角度来看,中间的偃月突出的太晚,几乎便在偃月从两翼向中间连接而不及向前凸出的刹那,从平野涌出的火光已突入偃月阵内。

曹军强突袁军中军,使原本护住渡河河口的阵型没起到丝毫作用便告失效。而这突击的一点也随着曹军深入,由点及面不断深入,使袁军渡河阵型不断溃散,原本团簇成形的火光,便似被狂风刮起,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散开。

田纯在身后叫道:“使君,再不出兵,大将军……”吴晨猛地举起手,止住田纯的声音。

若依历史推断,袁尚必然会渡过漳水到达滏水北岸。若此时历史演变,袁尚来不及渡漳就被曹军歼灭,吴晨只会领着安定兵卒有多远逃多远,再不过问河北之事。

漫天的星光下,袁尚的大纛认旗出现在漳水河北面,在河面点点浮火间不断冲向北岸。

猛然间一支火箭掠过长空正中旗面,大纛顷刻间烧了起来。这面认旗一失,袁军的散兵游勇便更难汇聚到袁尚旗下。便在吴晨暗暗焦急之时,袁军中军认旗猛地垂下,在漳水中扑灭火星,这才重新举了起来。

经此一烧一浸,绣着“袁”字的中军大纛已卷缩起来,完全淹没在混乱的战场中。身旁的田纪失声恸哭:“使君,认旗完了……”

吴晨仍是举手将田纪的话压下去。

袁尚的认旗完了,袁军已一败涂地。但曹操的认旗还在,吴晨在等曹操的认旗渡河。

从丘陵处向河北岸望去,曹军势如破竹,从契入袁军中军的连接点直切向渡河点,原本盘踞在河岸的万余点火光,如经狂风的蒲公英,向四周狂散而去。

混杂在安定军中的河北将领,很多人都曾参加过对公孙瓒的界桥、易京,及剿灭黄巾的于毒、张燕等大战,此情此景,无不痛哭出声。

袁军完了,叱咤河北十数年的袁军经此一役将彻底消失在世人面前。※※※作者按:管理书评的帐号“如果帅是罪,我已最大恶极”用户名和密码都忘记了,现在书评已完全管理不了了,见谅。希望置顶的、希望能推荐的,请自顶,我已完全无能为力。看了最近的书评,对于杜畿的猜测与我之前的构思不完全相同。杜畿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没有把他比作蒋干,倒是很想将他比作当代的某些专家学者,尽出馊主意,但你怪他吧,他只负责出主意,采纳主意的却还是你。对于他到陇右的原因,这个原本是采用了历史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二章 历史之战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