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恐怖悬疑>游走阴阳>第五十章 当年的考古队(肆)

第五十章当年的考古队(肆)

三个小时后,沙漠边缘,花磷麻子虫体内。龙眼用力揉着睁不开的眼睛,周围的气息非常稀少(花磷麻子虫整个躯体都已经死亡,但是胃道并没有停止运作,在胖子的哀求下,陈忪松了口,还是没下的去手,但陈忪还是偷偷把龙眼扔进了花磷麻子虫,胖子并不知道),龙眼想稍微动弹一下,感觉自己的骨头都快要散架了,五脏六腑都挪了窝。

龙眼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只是看见自己上下皆是花白的嫩肉,就已经知道它还没见到阎王爷,于是龙眼就在这个胃道里休喘了片刻。胃道并非狭小,而是有三个大号旅行箱那么大,单单这三个大号旅行箱的胃道,就救了龙眼一条命。

几分钟后。龙眼四处张望着,发现自己是被怪虫给吃进肚子里去了,顿时心惊胆战,因为不知道这虫子是否还活着,要是活着,想要逃出去可就难了。龙眼四处一摸,竟发现那怪虫的胃黏膜还在蠕动着,龙眼心里嘀咕着,缓了好些劲,才摸到了花磷麻子虫的胃黏膜,龙眼双手放在胃黏膜上,使劲一拧,噗嗤一声,就听见胃黏膜破裂的声音,伴随着还有大量难闻的液体浇在龙眼的头上。

不得不说这位前辈的手段之高,只靠两只手就将那虫子的胃部给捣烂了。那怪虫想发出声音都难了,只能怪它命不好,劫数太多,被砍掉舌头不说,肠胃还被砸烂了。龙眼挣扎着身子,刚要破皮而出这怪虫的身体,就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胃黏膜流出来的液体,并不像是恶心的胃液,那种气味是一种工业物质的混杂的味道,花磷麻子虫是一个变异动物,就算这家伙再令人发悚,也不会出现这种东西,毕竟这不是一台杀人机器,而是一个动物。龙眼多年累计的经验提醒着自己,这种液体是他每次盗墓开棺时几乎都会看到的液体,能够起到防腐作用的护尸液体,水银。

水银俗称汞,是一种剧毒液体。湘西古代赶尸,有人说就是将尸体用水银浸泡过以后来做防腐处理,然后在将内脏之类的去除背去目的地。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汞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盗墓者。盗墓者触及到水银后,不出百步就会毒发,据说在古墓棺材里的水银,因为千年接触尸气,本身已经产生了变异,有这么一种说法,只要盗墓贼被尸气水银触碰到,不到四十五秒,全身就会产生爆裂的火花,然后过不了十分钟,就会看见这个人身上已经出现斑斑驳驳的焦糊点,这就说明,此人气已断,命已不留也。

两天后,尸体会因为和大量的尸气接触,出现自焚状态,焚烧过后干枯的骨头架子可能会肆意窜动。我们在湘西骨女墓地洞里见到的张大楞的尸体,一摇一摆的朝我们走来。那很有可能就是接触到了尸气水银,那血火本身就带有很浓重的尸气,恐怕也会多少沾有水银,我想起那么大那么肥的一个人,眨眼之间就没了,想起来,心里很难受。

只听得龙眼继续讲道,他顺着气味找到了水银的来源,龙眼在口袋里摸出一把蝴蝶刀,轻轻地揉刮着胃道里的滑肉,等龙眼挖通整个胃道,看见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情景。按照我的推测,龙眼下面要说的是他看见在怪虫的肚子里,存放着一口棺材。可事态,并没按照我想想的那么发展。(后来龙眼才知道,之前那个帐篷里的花磷麻子虫并没有追过来,估计是在享受着人肉,这只虫子是听到帐篷里的花磷麻子虫身体发出嘶嘶的声音,一路寻着沙子味找到了正在争吵的几个人。)

龙眼惊道,在这怪虫肚子里还存搁着一个巨大的珠子。那珠子通体晶蓝,深邃里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墨水蓝,完美无瑕没有一处是不完整的,整个儿就是一浑然天成的古物,那珠子硕大无比,估计直径没有一米也得有半米。

龙眼用了护体功,借着胃道上的嫩肉,游走到了那珠子面前。那珠子叫夜阑,是一种用天然紫水晶混合而成的,存放尸体的上等用品。不过夜阑大多是皇家贵族,就连古代的皇帝,也很少用这种东西来安葬自己。

怕的是等到以后夜阑本体发生变化,导致尸身毁坏。龙眼自己肯定是拖拽不了这么大的夜阑珠,现在外面又下着暴冰,可就奇怪了,这沙漠下冰雹雨珠,真他娘的百年不遇一回。龙眼暗自发苦这么大的古董该怎么带走,这要是放在有钱人手里,这珠子在十几年前都可以卖个六七千万了,这么大的一笔数目,龙眼都可以提前退休了,岂有不拿之理?

龙眼盘算着等到雨停了,再出去也不迟。可这里实在闷热过头了,呼吸越来越困难,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龙眼盯着那夜阑珠,看着里面的女尸,不由感叹道,古代人的思想我们现代人怕是永远也不会懂了,这么漂亮的一个姑娘,就这么归西了,真他妈缺德。

龙眼望了女尸好半天,匪夷所思道,如果这珠子直径加起来不到半米,那么这人应该不到一米,这女尸看样子应该有个二十岁了,怎么说那时候也是为人妻子了。难不成这女尸生前是个侏儒?还有,这女尸的眼睛一直是半睁着,好像这女尸是在正要闭眼的时候,才被夜阑给熔铸成夜阑珠的。

那要这样说,制造者未免也有些太残忍了,


状态提示:第五十章 当年的考古队(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