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科幻未来>大明1630>第四百四十五章,偷袭(3)

苏和泰走得早,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从林子里绕好远一段,至少要绕到那些骑兵看不见自己了,才能回路上来。在林子里走,比在大路上走可慢多了,他只希望自己赶到锦州的时候,庄子还能没被攻破,还来得及抓住那些来袭击庄子的海寇。

是的,袭击庄子的海寇。苏和泰就是这样想的,因为此时,他还没有看到跟过来模范军大部队。他只是听说过,明国的海寇有时候会袭击沿岸的村落。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靠近海岸的庄子都被放弃了。如今想来是那些海寇弄了些马,便放开胆子更深入内陆来打劫了。苏和泰对于明国的海寇们胆敢深入陆地来袭击村庄感到非常的愤恨,他咬着牙想:“你们千万不要跑,等我找来了救兵……”

苏和泰在林子中穿行了好一阵子,他估计已经没有海寇的骑兵能发现自己了,便准备出林子上路。走到林子边缘的时候,却又听到外面有人马行进的声音。苏和泰吃了一惊,赶忙伏低了身子,慢慢的朝着林子边缘摸过去,向着外面张望。这一看顿时吓得他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在远处沿着河的道路上,一支队伍正在向着锦州的方向前进,这支队伍向前看不到头,向后看不到尾,也不知道有多少人。

“这……这是去偷袭锦州吗?”老家伙想道。说起来靠偷袭拿下城市,在几十年前,这几乎就是建胬的拿手好戏了。老家伙并不知道如今的锦州城中有多少军队,不过,考虑到皇帝刚刚征召军队出征了,这锦州城中的军队的数量多半很有限。而且,作为一名老兵,苏和泰也能从这支军队的行军队列中看出这支军队的很多状况。比如说,这支军队在行军中依旧保持着相当好的队形,他们的行进速度很快,除了脚步声,马车的声音,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喧哗声。这都表明,这支队伍是一支相当精锐的队伍。而在这支队伍的旁边,还有骑着骏马巡视警戒的骑兵。

老家伙悄悄地往后退,他知道,自己的那个庄子多半已经被攻破了,如今自己只能看看能不能赶在这支队伍之前赶到锦州去了。如今已经是下午时分了,再过一个多时辰,天就要黑了。这个时代的军队是没有夜间行军的做法的,到那时候,这支军队多半是要就地扎营的。如果自己连夜赶路,说不定,应该说是多半就能赶在他们前面到达锦州。

老家伙退进林子深处,然后他靠着多年在老林里打猎的经验辨别了一下方向,朝着锦州的方向继续跋涉。好在辽东的林子不像南边的雨林那样长满了藤条,林子下面倒还干爽,除了因为上面的树冠挡住了阳光,使得林子里面黑了一点之外,挡路的东西倒也相对较少。

老家伙又在林子里走了一阵子,他一直沿着林子的边缘走,也不敢太深入这林子,一来是怕迷路,二来,这林子深处天知道有什么野物。走进去太深了,说不定就一头装上了一条大虫,或者是一只黑瞎子,要了他的命。这时候太阳也渐渐地偏西了,林子里黑得自然是更快,很快就什么都看不到了。老家伙摸到林子边上,往外看。这时候他已经看不到那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敌军了,老家伙想,这些敌军大概是已经停下来宿营了吧。只是这时候外面却还没有全黑,老家伙四面看看没看到什么人,便出了林子,沿着林子边缘继续向着锦州赶。老家伙已经一整天没吃什么了,他用随身的顺刀杀死了逮到的兔子,将兔子血喝了不少,又生吃了一点兔子肉,算是补上了一点气力,便继续向前走。

走了一阵子,太阳渐渐地落了下去,只剩下西边一片通红。老家伙也走得累了,便坐了下来喘喘气。却不想刚刚找了个平石头坐下来,还没把屁股那块坐热乎,一直跟着他的狗却突然朝着那边狂吠了起来。老东西赶紧捂住狗的嘴巴,朝着那边望去,却见五六个骑兵正骑着马朝着这边跑过来,在他们的前面,还有一条狗也在一边叫,一边往这边冲,显然他已经被发现了。

老东西知道自己被发现了,也知道凭着自己手里的那把顺刀以及背上背着的弓箭,绝对不是五六个骑兵的对手,动起手来,肯定是死路一条,便赶忙跳起来往已经是一片漆黑的林子里面跑。老家伙估计,这几个骑兵未必敢在这样的夜里追进黑乎乎的林子里。当然,就算他们追进来,老家伙也有信心轻易的甩掉他们。

果然,几个骑兵追到林子边上,便不敢再往里面追赶了,他们甚至还拉住了那只朝着林子里面大叫的大狗,不让它跟进去。

……

老家伙有一点估计错了,模范军并没有停下来宿营,而是连夜向着锦州行军。这天晚上正是阴历十三,除了后半夜的最后一个时辰,几乎一整晚上都有大月亮。而因为吃得好,营养均衡,模范军的士兵是不存在夜盲症患者的,所以模范军甚至都不需要打起火把就可以行军。同样也因为吃得好,训练得当,模范军士兵的体能储备也是远远优于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军队的,所以他们的体能也能支持这样的长距离行军,加上士兵们可以轮流的搭乘内河舰队的船只作为中途休息,所以在这样的行军中,他们还能保证行军的速度。老家伙从林子里出来,就没看到模范军的队列了,这不是因为模范军宿营了,而是因为模范军的大部队已经远远地跑到了他的前头。当然,老家伙出现了这样的误判其实也正常,因为这样的行军速度和强度,在当时的时代是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五章,偷袭(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