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筱悦一边往里走一边念念有词的跟怀里的宝哥儿说:“宝哥儿,这是咱们家,以后娘还有大姨、小姨,还有你黑妞姐、楔姐和豆苗哥大家都会在一起,安安心心、踏踏实实的一起玩耍啦!”
因为是自家的院子,方筱悦处于安全上的考虑,盖成了一间三进的小院。前有两层院墙,后有后罩房,心理上总会觉得更加安全一些。
但毕竟面积不大,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面积,还在院门口的院墙上修了倒座房,因为倒座房窗户冲着二门方向朝北开,终年见不到阳光,是方筱悦打算当成储藏室用的。倒座房只修了一个门,开了五个窗户,采光上只能算勉强可以,但是估计阴天下雨是要点灯的。
进了二门,视野就跟着开阔起来,东西厢房并正房都各有三间,正房后面还修了一排后罩房,这里方筱悦是想在做一些需要保密配方的东西时用,另外留了一半的后罩房想着日后可以当马厩用。通过跨院便可直接进后罩房。房屋从外面看的确跟这里的三进院子没什么差别,最重要的差距在屋里。
方筱悦让人在主屋的西耳房修了间浴室,莲蓬头没办法实现,方筱悦还是直接放了个齐胸的木质大浴盆。大浴盆用绳子串起来一块粗布,全当浴帘用了,主要是方筱悦没那么多钱买拉风的屏风。浴帘外面放了一个木架的洗手架和洗脸盆,可以当个不错的洗手台用。
东耳房则修了一个颇具现代用途的卫生间。虽然抽水马桶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但想比“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的大秦厕所,方筱悦家的厕所采用八十年代初的那种阀门厕所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只是阀门上的水箱水需要人为的加上去,水满后,一拉闸门,水箱里的水会顺着竹制的导水管冲进便坑里,因此在厕所里还放了一个大水缸,专门用于冲厕所。便道里砌着青砖,污秽之物冲出厕所后,在耳房的后面就有一个挖好的密封了的化粪池。只要定期清理便不会有什么异味。
当初方筱悦跟潘大叔形容时,潘大叔可是弄了两天才弄明白,不过一明白过来就为方筱悦的想法拍手叫绝。真是个好办法,而且里正现在打不动渔了都是在地里种些庄稼,所以一听到能更好的收纳肥水,自然是一百二十个愿意。最后虽在修建时因为便坑里的大青砖又跟方筱悦商量了半天才妥协。主要潘大叔觉得奢侈了些,毕竟青砖大多还是用在房间里的。等坐去之后,潘大叔也看出大青砖厕所的好处了。
因为方筱悦家人多,厕所在正房的耳房修了一间,在东北角又修了一间三个便坑相连的大点的厕所。西南角的厨房方筱悦也做了一点改装,就是现代农村有的地方还有的老灶台。因为大秦的灶台只能用一个锅,做饭炒菜非常麻烦,夏天还好,冬天的话,肯定饭要凉透的。方筱悦家的灶台,分为里外两个锅,里锅操作起来不方便,做饭用的;外锅在外面,操作方便,炒菜用的。两锅之间夹有一个“温坛”,在烧锅做饭的时候两边的灶火都能够烧到温坛上,将温坛里的水加热,作洗碗、洗脸等日常它用。
起灶时,为了让工匠们明白她的想法,她可是全跟了下来,一步一步嘱咐着做下来的。好在方筱悦小时候随父母去过农村老家,否则她还真不知道这些细节。
后来这种灶很快便风靡了整个渔光村,他们两家刚乔迁时,方筱悦家还好,里正家可是人来人往前来祝贺的村民是络绎不绝,几乎所有人都要参观下里正家的稀奇厕所和高大上厨房,简直都要成为村里的一景了。
方筱悦对厨房仍然不是非常的满意,因为灶台建好后,这些工匠只能用泥巴给泥了一圈,没有水泥更没办法贴上干净的瓷砖,所以方筱悦才觉得美中不足。
还有一处,现在在夏天没人看不出来,只有里正和方筱悦心里清楚,他们在正房和东西厢房可是专门拿出一间屋子修了个带火炕的书房。这是因为方筱悦怕冷,她知道这里地处江南,虽然冬天的温度很少会到零下,但湿冷的气候让她想想都觉得难过。
她刚穿越来的时候,在属于北方凉州白云庵度过了大秦的第一个冬天,白云庵属于北方,但庵中香火钱不多,勉强够几个人吃的,就是修了火炕也没人舍得用,她可是给冻得怕怕的。
加上到冬天时,两个孩子也不到一岁,早晚在火炕上,少穿点衣服玩一会儿还是很惬意的。
不仅是方筱悦开心,其他人也同样一脸得兴奋。黑妞和楔还在吵着怎么分房间呢。
最后还是玲珑说都听秀的,秀安排大家怎么分房。
其实在建房子的时候,方筱悦就已经想好了如何分房。西厢房挨着厨房,冬天时,火炕应该是最热得,她就把陈姐和两个孩子分到那边。玲珑带着黑妞和楔一起坐了东厢房。玲珑住东厢房的大卧室,黑妞和楔不敢分开住,便安排她两人坐了东厢房的带书房的小卧室,正好也方便两人学习起卧。
方筱悦虽说自己一个人住在正房,但她可是打算以后等宝哥儿断夜奶后,要跟宝哥儿一起睡的。这亲子关系的建立最主要的就是建立在睡觉上,本来宝哥儿就跟陈姐呆的时间长,如果自己晚上再不多陪着睡,慢慢宝哥儿一到晚上就只会跟陈姐,再也不会跟她的。亲子的亲密关系没建立好,会直接影响将来母子或母女间的信任度,试想想如果孩子长大后宁愿相信外人的也不肯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