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庐江问题时,王守仁没发表意见,一直在沉思。
他深夜求见,定是有所建议。
果然,王守仁一进屋便道:“主公,属下以为,庐江问题,不能孤立视之。”
“吾正想听听阳明先生的意见。”
“主公欲对寿春战,所为何也?”
刘芒微微一笑。
手下幕僚,都是饱读诗书的大能。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有话不直说!
刘芒已经习惯了。
无需思考,刘芒直接答道:“义!”
“然也!”王守仁点头,侃侃而谈:“‘義’,从我从羊。‘我’乃仪仗,‘羊’乃祭品。义者,天下合宜之理也。简而言之,义者,民心也。起于微末时,有微末之义;掌控天下时,需有天下大义。”
刘芒点头。
王守仁说得没错。
所谓大义,简单说,就是民心。
得到民众的拥护,便是拥有了义。
掌一郡之地,需要一郡民众支持。掌一州之地,需要一州民众的拥护。如此,才能站稳脚跟。
而刘芒志在天下,就需要获得天下万民的拥戴。
权力越大,需要的义就越大。
如何获得大义?
做民众希望之事。
刘芒做了很多民众希望之事,赢得了民众的欢呼。
但是,刘芒也做了很多民众不希望之事,比如发动战争。
虽然,古往今来,很多战争都打着“和平”的旗号,但战争就是战争,战争一定会波及百姓的生活,不是百姓所希望的。
再比如,刚刚平息的朝廷斗争。
刘芒的处理,已经很谨慎了。但是,洛阳街头巷陌,还是难免各种传言。
这一次的朝廷斗争,让刘芒损失了不少民心。
而消灭寿春伪汉朝廷,是天下民众乐见之事,是赢得民心和大义、重新获得更多民众支持的大好机会。
王守仁继续道:“主公,寿春之战,虽尚未开启,但伪汉朝廷覆灭之结局,已昭然。孟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今,主公执掌天下,一切皆应以义为先。”
“阳明先生的意思是,消灭袁术的伪汉朝廷,是义之所在。而地域之争,只是区区小利?”
“然,却不尽然。”
“请阳明先生赐教。”
“主公所言不错,消灭伪汉,义也。夺城取地,利也。然以当下形势论,取义却难。”
“是啊。”
刘芒发愁的,也正是这一点。
伪汉朝廷的老巢在寿春,寿春在九江郡内。刘备的徐州大军,随时会兵临寿春城下。徐州军攻破寿春城,消灭了伪汉朝廷,刘备就将兼得义与利。
王守仁终于道出关键:“属下以为,袁术和伪汉朝廷,必定覆灭。然,不能让其覆灭于刘玄德之手!”
王守仁话一出口,刘芒眼睛一亮!
对啊!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刘芒86的智力,不是白给的!不用王守仁再说,刘芒已经清楚,该如何做了!
要避免袁术灭于刘备之手,就要暂时给袁术留一条逃生之路!
让袁术逃出刘备设下的包围圈,钻入自己设下陷阱!由自己的洛阳军而不是刘备的徐州军歼灭袁术,才是关键!
想通这一层,刘芒豁然开朗。
尚未筹划完全的战术问题,也有了答案!
……
会议继续进行,无需再议,刘芒已有成算,直接部署。
寿春战役的总指挥部,设在颍川许县,刘芒亲自坐镇。
前线部队分为两部,王忠嗣部,驻新汲,岳飞部,驻临颍。
待战事开启,王忠嗣部,沿汝南与陈国交界的颖水南下,进攻目标依次是西华、汝阳、南顿、项县和汝阴。
岳飞部,沿澺水东岸南下,进攻目标依次是定颍、上蔡、平舆。至平舆后,岳飞部折转向东,进攻固始,并做出继续向东,与王忠嗣部汇合,进攻汝阴的姿态。
如此安排,颇有重视汝南东部,而忽视汝南西部之意。
而这,正是刘芒受王守仁启发后,刻意的部署。
如此布局,将给袁术制造一种假象,使其以为,刘芒的洛阳军,要和刘备的徐州军联合,从北、东两路,直捣寿春。
刘芒如此布局,不仅要迷惑袁术,也要迷惑刘备。让刘备误以为,刘芒有抢先攻破寿春之意。
率先攻破寿春之意义,谁都清楚。
洛阳军大军南下,刘备一定着急。担心被刘芒抢了不世之功,刘备便没有心思,稳稳当当地在寿春周边展开布局,而会采取更为简单粗暴的战术,直接对寿春发起强攻。
袁术虽然已至穷途末路,但其在中原经营多年,寿春作为伪汉朝廷的国都,不是轻易就能攻克的。
而且,即便刘备不计代价,对寿春发起强攻,因其准备不足,也难以对寿春形成合围之势,无法完全封堵袁术的退路。
刘芒所希望的,就是袁术在惊恐之下,弃寿春而走。
北有洛阳军,东有徐州军,袁术所能退逃的方向,只有西、南两个方向。
南面,有长江阻隔。而那一带的长江,被小霸王孙策所控制。
孙策虽然和袁术有旧交,但双方已经决裂。眼下的形势,孙策不会蠢到去帮助天下公敌。
如此,袁术的退路只剩下一个方向——庐江郡西部。
庐江郡西部,是大别山区。
穷途末路的袁术,一定会投向那里,以大别山作为苟延残喘的藏身之所。
但是,袁术不会想到,刘芒却